寧述仁


摘要:區域地理在高考大綱中這樣描述:“義務教育部分的地理課程內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內容,區域地理(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識必要的載體?!彼?,區域地理高三一輪復習時教學內容選取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以區域為載體重構與課題相關的高中地理內容;二是以案例和試題為載體體現高考四項考核能力的有效培養與滲透,使區域地理教學內容與高考地理考試內容密切結合。就俄羅斯而言,教學內容的選取,以俄羅斯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為基礎,選取反映區域突出特征及其深刻影響的某幾個方面或某幾個角度,進行較為深入、透徹的剖析和探討,重建俄羅斯的知識結構和試題結構,例如“中俄合作”領域內的“能源合作”問題,而不是面面俱到、“蜻蜓點水”。
關鍵詞:區域地理;復習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思路
1、先宏觀再微觀,從自然到人文,系統梳理俄羅斯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特征,把高中的系統地理知識(必修內容)穿插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關聯,又要尋找知識點的縱向聯系,在自然、人文、區域地理之間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觀點。放在所屬的大地理背景下,從總體上把握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
2、立足人地關系,比較區域差異,突出區域因地制宜與可持續發展。對區域的氣候特征綜合分析,結合地形、河流、植被、資源等進行綜合探究,得出區域因地制宜的措施,并結合我國的國情,重點分析與俄羅斯有關的合作。
二、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播放:俄羅斯名曲《喀秋莎》。
伴隨著優美的俄羅斯的經典名曲《喀秋莎》,我們一起探尋俄羅斯的瑰麗篇章。以音樂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引入具有俄羅斯風情的氛圍之中。
2.目標展示。(1).通過填繪地形、經緯線、河流、臨海等分布圖,對俄羅斯進行空間定位。(2).運用面積、人口、范圍、氣候、植被、河流、資源、工業、交通等示意圖,歸納俄羅斯的區域特征。(3).進行思考、討論、探究等活動,深刻理解俄羅斯區域特征的影響,并能聯系實際解決問題。明確學習目標,實現有效教學
3.重難點突破。
(1)區域定位
學生:結合地圖,自主學習,完成學案“一、區域定位”中“填圖識記”部分
教師:展示多媒體,指導學生上講臺講解俄羅斯位置、范圍等特征。通過填圖指圖提升區域定位能力。
(2)特征歸納
教師:展示面積數據,東西跨度數據,亞歐分界線,人口資料等。
學生:總結“地廣人稀”。
教師:展示“奧伊米亞康”位置,北極圈在俄羅斯的位置,奧伊米亞康圖片,亞寒帶針葉林的分布,河流冰凍圖片。
學生:總結“氣候寒冷”。
教師:展示礦產資源材料,礦產資源分布,尤其是突出“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出口和生產。
學生:總結“資源豐富”。
教師:展示地形的分布圖,礦產資源的分布圖,交通線路和城市的分布圖,人口和經濟體的分布資料。
學生:總結“東西差異大”。
教師:展示重工業、軍工業、宇航工業等資料,工業圖片,文化教育資料等。
學生:總結“綜合國力強”。
整合教材,利用圖片等資料,實現自主歸納俄羅斯突出的區域特征,培養學習能力。
(3)問題探究
教師:展示探究主題,布置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任務。
主題一:俄羅斯的氣候
任務:通過氣候分布圖和氣象資料圖,分析俄羅斯氣候特征的東西差異,并結合大氣環流、地形等高中地理知識和原理分析造成其差異的原因
多媒體:俄羅斯氣候分布圖,莫斯科和雅庫茨克的氣象資料圖
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形成書面討論成果,并展示。
教師:點拔、補充、總結。
主題二:中俄經貿合作
教師:展示中俄在能源、民間商貿、高速鐵路等方面的資料、圖片:
任務:中俄可能在哪些領域展開經貿合作
學生:自主歸納,展示成果
合作探究:中俄輸油管道建設的條件和意義
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并記錄討論成果。由組員展示。
教師:點拔、補充、總結。運用建立起的俄羅斯地理特征,進行問題探究,體現課標學習有用地理的理念,提升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能力檢測。結合下面圖文資料,請自選角度命制一道簡答題,并制定參考答案。2007年,中俄共同投資5億美元在哈巴羅夫斯克建設了一座以木材為原料的紙漿廠,產品主要銷往我國。
以學生命題的方式鞏固知識和檢測學習效果,提高學習熱情。
5.課堂小結。
多媒體展示知識結構。利用知識網絡示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維,構建區域地理學習的學習模式。
三、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設計要達到構建區域分析模型:先初步的空間定位,形成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再讓學生自主歸納,概括出區域整體特征,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最后通過具體問題分析,找出俄羅斯區域發展的條件、問題、調整方向,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教學流程中,緊扣高考要求和高中地理原理和規律,重整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