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偉
[摘要]目前我國高職學生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存在著一些問題,難以適應當今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創新學生評價體系,探索適合95后高職學生特點的管理模式已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高職學生;管理模式
學生管理是學校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撐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95后成為了高職學生的主體,他們的性格特征、思想觀念、心理狀況等方面都與以往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差別,他們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因此傳統的學生管理思路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與學生發展的需要,要不斷創新現有的高職學生管理方法和模式,將教育、管理、服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用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學生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一、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內涵
“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學生管理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是對學生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卡爾·羅杰斯于1952年最先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20世紀中期由美國學者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使得高等教育在本科教育基本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方面發生了系列變革。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視角和新模式”寫進了高等教育大會的宣言,希望世界各國在進行高等教育改革時,重點關注學生及其需要,在學校重大問題決策、課程改革及學校管理等方面積極參考學生的意見,將學生納入教育改革的主要參加者。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學生管理理念,就是在研究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院校內部共同的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氛圍對學生進行的人格化管理,尊重和信任學生,允許學生在教育管理等方面與學校進行自由平等對話,營造民主、平等的校園氛圍,樹立一切工作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通過關心幫助、文化熏陶、說服溝通、理解認同等形式。
二、當前高職學生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相對傳統的管理理念
我國的高職教育目前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高職院校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在學生管理理念上存在著延續中等職業教育或者照搬本科院校學生管理模式兩種極端,將過多的注意力都放在教學工作上,認為學生工作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學生管理的存在只是為了服務于教學目的,對學生采用行政管理等強制措施,命令學生聽話和服從,不重視學生管理理念的研究和宏觀系統的開發。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看作管理的客體,管理的思路滿足于照搬過去的模式,未能認真分析研究現有高職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不能及時根據學情的變化適時調整管理理念和思路。因此,學生管理的創新相對滯后于95后學生的思想發展現狀,與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自上而下的組織形式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都是“金字塔”型的,是科層管理理論在高校管理中的運用,即以二級學院、系、班級為單位進行管理,從院校的高層、中層、到基層自上至下層層監管,管理幅度小,管理層次多。這種管理組織形式的優勢是可以有效建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大型團隊精神。但是缺點在于權力過于集中在金字塔上半部分,管理的層級過多,影響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時降低了信息在傳遞過程中通暢性,金字塔的下部的成員尤其是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得到發揮,缺乏組織集體成員的合作性,在有效的監督機制及民主方面也存在著欠缺。
(三)側重行政干預的管理環境
以規章制度為中心的剛性化學生管理模式相對過于機械化,長期以來形成了“學校抓系部、系部抓年級、年級抓班級”的管理局面,班級是高職學生管理的主要建制,平時以集體活動作為主要形式。高職院校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黨建來推動團建工作,輔導員是學生管理的主要力量,各種信息及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輔導員對學生自上而下的“我講你聽、我說你干”的管理方式實現的。學生管理的重心側重于規范和獎懲,綜合測評是獎懲的標準,忽視服務和學生的發展。
(四)以成績為導向的評價體系
對于高職學生的評價標準非常不科學,學生評定獎學金、入黨、評優等都以高分作為衡量標準,即使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評價標準仍然沒有脫離考試成績為主,因為評價標準設定者始終認為學生就是以學為主,他們想把學生培養成自己所希望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習干部、優秀團員等。在高職院校,考試就是教師的法寶,用以約束學生,用來衡量學生是否優秀,教師們追求所謂的統一標準,忽視了學生個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及學生需求的多樣性,以學生的平均發展代替了全面發展,單純考慮學校的利益,僅僅把要求學生不出事作為評價標準。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思路
(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管理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就是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專注每個學生的需求,遵守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題價值,從理解、關心、尊重和服務學生的角度出發,在學生管理過程中體現“管理即服務”的思路。高職院校在制定各項與學生相關的規章制度前,可以召開聽證會、進行投票表決、設立集議箱等方式,廣泛征求學生的想法和建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院校的制度建設之中,在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允許學生及時反饋已經實行的規章制度的效果,提升制度今后的實施效果。
(二)構建扁平化學生管理組織形式
扁平化管理是一種現代管理模式,優點是管理層次少而管理幅度大,強調以基層為主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在高職院校采用扁平化管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扁平化管理的實質,是以學生為圓心,教師為位于中心位置的學生提供優質教育和服務,最外圍的管理者為教師提供優質服務,不是由下向上的層級負責,而是由圓外向圓內負責,從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管理者師生共同發展與完善的教育管理氛圍。
高職院校學生扁平化管理組織創新就是將原有的金字塔的中間部分進行重新整合,即院校建立一些校級的專門機構直接面對學生進行服務于指定,縮減高層管理者與基層學生之間的管理層級與交流空間。可以通過設立如招生注冊中心、學習指導中心、住宿生活指導中心、行為指導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勤工助學資助中心、黨團工作中心、學生工作常務辦公室等涉及到學生管理的工作全部整合起來,使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更直接、更快捷地面對學生,提高解決學生問題的效率,反饋各種信息。
(三)開發學生自我管理的育人環境
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核心內容就是學生的自我管理,即包含了學生個人的自我管理,也包含了學生團隊的自我管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管理模式,就是要從以學校管理為主轉變為學生自主管理為主。可以針對高職學生的差異性分層次進行自我管理,選拔高年級優秀學生組成導生團隊,配合老師對低年級同學進行管理。同一年級的優生與差生進行一對一結對子幫扶,發揮朋輩教育在團隊自我管理中的優勢。通過職業探索喚醒等方法,引導學生向自主管理方向轉變,不斷進行自身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意識強化,進而實現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創新意識的啟動。
建立學生一站式服務機構,安排與學生管理相關的各中心進行窗口服務,事先加強窗口服務學生的崗前培訓,內容包括如何處理在校證明、住宿服務、就業服務、注冊服務、學習咨詢、各種相關政策制度等,當學生遇到每天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日常事務需要解決時,可以到學生一站式服務機構進行自助式服務,一些較為特殊的、深層次的問題如心理咨詢等可轉交給老師繼續完成。通過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立,實現了資源共享,提高了服務學生的效率,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完全意義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平臺,這種高效率、規范化的服務流程也使得管理育人的環境更加人性化、專業化。
(四)創新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
對評價標準進行改革,針對高職95后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將學習成績、現實表現、德育成績、身體素質、社會實踐、各類比賽的獲獎情況等加入到評價體系中,建立以學習為主,德、體、美、勞為輔的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調整評價的主體,以學生自評為主,參考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的結果。建立健全高職學生發展性、互動型評價體系,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充分尊重高職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在原有的獎學金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發展的多樣性特點增加社會工作獎、文體優秀獎、學習進步獎等,兼顧學生的智力因素發展與非智力因素發展,在鼓勵學生進行橫向比較、互相競爭的同時,也能看到自身的縱向進步,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獲得繼續向前進的動力和信心。
四、結論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創新高職學生管理模式,為學生營造成長成才的良好學習環境,將教育人、引導人與關心人、幫助人融為一體,努力挖掘學生自主發展的積極主動性,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管理水平,真正實現學生利益的最大化,打造出高素質的高職院校人才,為人才的健康成長提供最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