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
[摘要]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已經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逐步邁向穩定發展的階段,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高職教育的發展與提高,重在管理,管理要速度,管理要質量,管理要效益。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制定科學、合理、高效的高職教育管理對策。本文基于能力場理論,分析了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管理現狀及問題,并從能力場的視閾提出了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對策,以期能夠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能力場;高職教育;教育管理
一、前言
自從人類邁進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間的競爭日趨加劇。國際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我國高職院校必須要注重自身的管理。然而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歷史較為短暫,高職教育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高職教育迅猛發展的形勢下,必須采取有效的、有針對性的高職教育管理對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職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為改善民生、創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能力場理論概述
高等職業學校建構的教學情境所呈現的教學資源及教師、學生等在其各自的空間中產生自己的場。這些場能夠在有序的控制下產生一種特殊的作用,而這種特殊作用又可以在老師和學生的活動空間中形成一種特殊的物態。這種物態就是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和職業就業能力。教學資源、教學情境以及角色是能力場的三大基本要素,對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既可以以觸、味、嗅、聽、視等已知的方式進行,還可以通過能力場這種無聲的方式進行,更為重要的是人們的思想、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動也可以通過場的方式對其他的任何環境產生一定的作用。例如,人們的愛心、善心能夠產生親和的場,邪心、惡心能夠產生排斥的場,而好學上進的場往往是通過虛心來產生的,落后的場可能就是由惰性所產生的。對于能力場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不斷提高的,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后天的系統性的修養和訓練。挖掘和培養教師和學生的潛能和智慧,既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抽象的能力場來完成。
三、高職教育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高職教育管理體制
現階段,我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已經基本完成,高職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中的一種。因而其管理機構呈現出多樣性,高職教育管理的主體包括國家、單位、個人及院校自身。我國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國家政府部門扮演者引路人的角色,使職業教育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通過監督和管理,高職教育處于有序、高效的發展狀態,高職教育的規模、速度、數量等得到有效控制,各種教學資源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職能進一步削弱,管理體制方面出現了系統性、統一性與自律性不足等各種問題。
(二)高職教育管理運行機制
到目前為止,我國高職教育經過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形成一套相應的運行機制。由于受到教育行政的影響,我國高職教育管理的運行機制也應運而生,所以它與經濟發展機制和行政機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行政體制和經濟體制也在不斷發生相應的改革與發展,但是高職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卻是停滯不前。因此高職教育管理的運行機制的弊端便日益暴露出來。如缺乏系統性,高職教育管理運行機制獨立性較強,各學院分別采取不同的政策,使管理系統受到約束;缺乏協調性,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高職教育各個部門的溝通較少,未能形成統一的運行;機制不健全,我國高職教育運行機制等不完善,制約教育部門監督與管理職能的發揮。
(三)高職教育資源管理
高職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育資源,所以在高職教育管理過程中,合理利用、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是至關重要的。在資源配置方面,我國高職教育資源配置主要是通過財政投資事項的,由國家教育部門統一領導和控制。在資源管理方面,主要是由地方政府進行管理。我國高職院校如雨后春筍般發展,這些院校對教育資源的要求隨之增加。這樣財政負擔加重,財政撥款越來越分散,其教育資源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最終無法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高職教師大都來自人力市場,整體素質偏低,制約高職教育質量的提升。
四、基于能力場視閾下的高職教育管理對策
(一)宏觀對策
1.樹立職業教育現代化理念。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前提是要更新職業教育觀念。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必須樹立職業教育現代化與個性化理念,實現高職教育的全方位發展。在辦學方面,充分發揮多主體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的辦學格局;在管理方面,堅持中央的統一領導和地方的分級管理相結合;在運行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創新性和靈活性。
2.統一職業教育管理目標。職業教育管理若沒了目標,便成為一紙空文。要實現對高職教育的有效管理,必須明確高職教育的目標;通過職業教育管理,更加促進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職業教育目標的正確與否對職業教育管理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制定職業教育目標必須充分考慮社會、經濟、人自身發展的因素。既要實現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的國家教育總目標,也應承擔起提高公民素質的責任,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職業技術教育旨在培養技能型和技術型的人才,因此要以培養目標為指導,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
3.完善高職教育管理制度。在高職教育管理制度方面,我國應該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完善《職業教育法》使教育管理進一步合法性與制度化,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據。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謀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能夠取得新突破;建立有效的宏觀調控制度,使高職教育朝著更加健康、快速、協調的方向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師資進行高效管理。
4.構建高職教育管理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教育面臨新的發展環境,明顯不能滿足新時期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改革現有的管理體制,實行自主辦學。借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高職教育管理模式的構想。推行校本管理模式,樹立經營意識,強化教學質量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開展校園文化管理,做到真正的以學校為本的管理。設置宏觀管理機構,由政府宏觀調控,由國家、地方各級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系統,政府研究機構構成。同時還要明確管理機構職責,發揮高職院校的價值。
(二)微觀對策
1.優化高職院校行政結構。管理結構是管理活動的載體,對以能力場模式下的高職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職院校要對自身的行政機構進行優化與調整,保證行政結構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這樣才能確保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時,還要針對高職教育行政結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建立扁平式管理組織結構,使得機構設置更加科學化和高效化。加強決策層次管理組織的建設,提高高職教學管理的效率水平。此外還要注重對執行層次管理組織的建設和決策咨詢組織的建設,有效保證教學質量,也避免了“閉門造車”的教學管理現象的發生。
2.整合高職教育課程管理。課程管理是高職教育管理的核心內容,能力場模式下的教育模式也是要通過課程才能實現。高職教育課程的設計要以培養學生的雙能力為目標,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高職教育課程還要注重多元化,既符合學制改革的要求,也保障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這樣多元化課程才能發揮課程特長,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五、結語
總之,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國際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高職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其管理對于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能力場的視角出發,就高職教育管理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更好地指導當前的職業教育管理實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