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園園 楊亞輝
【摘 要】 新時期下,各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爭奪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本文通過對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的研究,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特征 對策建議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理論基礎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性”是針對產業結構調整而言的,表現為產業的帶動效應大、市場成長快以及對產業結構的高端化轉換具有決定性的促進和導向作用。“新興性”體現為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遵循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將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表現出來的潛在商業機會轉換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
國務院規定的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細分行業。
二、國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特征
國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領先于中國,其先進經驗對中國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作為代表,對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思路進行綜述。
美國:市場為主的培育模式
美國是世界上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新興產業發展最早、最好。國內外眾多學者對其發展進行了研究,在發展動因方面,賓建成認為金融危機推動了技術進步,進而推動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在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為振興美國經濟,國會通過了《美國復興與再投資法》,頒布了美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刺激方案,這些投資多數流向了新能源產業等新興產業。大量的投資帶來了規模效益,成為美國經濟復蘇的重要保障。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了美國經濟轉型,降低了國內企業的原材料進口關稅,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增強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創造了大量就業,出現了“再工業化”的趨勢。
日本: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
在日本新興產業的發展中,產業政策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在信息產業方面追趕美國,日本政府調整自身的科技戰略,實施了“科技創新立國”的戰略方針。在2009年,日本相繼頒布“日本ICT新政”、“i-Japan戰略”等計劃,重視數字化技術產業的發展。在產業政策以及市場力量共同作用下,日本新能源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表現在發電成本的大幅下降,發電量的迅速擴展,產品的市場份額大幅上升。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日本在亞太地區居于核心地位,是僅次于美國和歐盟的生物醫藥技術產品銷售國家。日本的汽車、運輸設備等裝備制造業主導產業擁有國際優勢地位。
韓國:政府與民間相結合模式
韓國新興產業發展同樣重視頂層設計。政府對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做出判斷,利用宏觀政策進行引導,同時不斷做出適應性轉變。文化創意產業、芯片等產業的迅速發展是典型代表。韓國政府一直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韓國政府投入億美元,發展其電子政務業務,通過有效地干預手段增加了億美元的經濟活動。韓國將新材料發展作為國家競爭力的六項核心技術之一,其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也極為顯著。
歐盟:自由主義市場經濟
其產業政策也具有鮮明的市場色彩。歐盟的產業政策更具有面向未來的特點。在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歐盟先后制定 “歐洲信息技術研究和開發戰略計劃”、“尤里卡計劃”、“數字歐洲計劃”、“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歐盟數字計劃”等一系列計劃。當前,歐盟提出 “歐盟2020戰略”,以智能經濟和綠色經濟為重點,增強歐盟的競爭力。
三、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
早在2009年金融危機發生時,中國政府就開始醞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動經濟復蘇和產業結構調整。在對全球的經濟形勢做了仔細分析,并結合中國國情進行了充分調查和研究后,2012年5月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并提出了20項工程。
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寄望成為承擔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加快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我國創新和自主發展能力和增強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發展趨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出現區域集聚;經濟帶動作用加強,出現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出現抱團回國創業趨勢;創新作用日益突出,研發能力不斷加強,研發投入行業間差距明顯;相關政策不斷完善,國家宏觀領導加強;相關規劃陸續出臺,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更加有序,相繼出臺專項資金、示范工程、重大項目等,政府引導支持作用不斷加強,完善各項財稅、金融等配套政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應當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經驗,但也應當積極吸取經驗教訓。美國和歐盟各國通過新興產業發展戰略促進了本國相關產業的發展,不僅成功地擺脫經濟危機,還為本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創造條件。同時也應看到由于政府的過度干預降低了企業效率,致使日本在新的產業革命中缺乏活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應當重視合理布局,避免重復建設。政府應當積極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充分考慮本地區的發展狀況,選擇適宜的產業進行建設。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而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不健全,商業銀行對新興產業貸款存在一定的壁壘,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著融資難的窘境。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快金融市場建設。
【參考文獻】
[1] 薛瀾,林澤梁等.世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軟科學,2013,05:18-26.
[2] 董樹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形成與培育研究[D].南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