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英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出現了不少新的組織形式,但絕大多數的課改在深層次上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從教師的教出發,提供了比較明確的可操作程序,教師只要有教材和教參,就能依樣操作,因此傳統教學模式扎根于千百萬教師的日常教學中,其結果是,由于教學中的由于教學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等,一般都是從教師教的角度設計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高效教學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教學理念,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自我發展能力。所謂高效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積極有效地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和學習策略主動地學習,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不斷地得到啟發、激勵,建構知識體系,優化知識結構,最后有所領悟,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樣的教學是高效的,因為他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有用的。
一、根據教學實際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授課
教學模式的綜合應用,要在對比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優點和局限性的情況下,從教學目的、教材要求、課型內容、學生水平、教師能力、教學條件等多方面考慮。比如,在一冊的教學中,可先選定教材內容比較適合結構教學模式的章節,比如代數“三角函數”的內容,采用結構教學模式,貫徹整體――部分――整體的結構體系,對于開闊學生研究問題的思路是有益的。但如果每章教學都采用這種模式,不僅教學困難,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在一章的教學中,對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為了突出知識形成過程,可以采用發現模式;同時選定幾節便于學生閱讀、討論的內容,安排用自學教學模式,突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一般內容,可以采用講授模式,以便保證教學進度。這樣,在一章教學中,幾種教學模式分別發揮了它們的優勢,從整體上提高了教學效益。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可在知識引用階段采用發現模式,例題教學時采用講授模式,小結時運用自學模式。再如,從學生的實際水平考慮,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更多地采用發現模式;對于基礎較差的班級,經常采用講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過及時反饋,查漏補缺,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這對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益的。
二、引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和自主學習的科學意識
新課標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創新意識,主張學生自主學習。潘際鑾教育家在南昌大學成立的大會上曾說過:“我們的學校要給學生以‘獵槍,不要給學生以干糧,給學生以干糧最終學生還是要餓死,要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成為“跳起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教師應轉變傳統“牽牛式”的教育教學方式,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為此,教師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組織教學:其一創設興趣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質疑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如創設質疑情境,創設糾錯情境等。其二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教師還要善于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內在動機,將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上升到讓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高度,以培養學生獨立鉆研,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設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情境的策略
教師要把數學學習引入豐富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創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要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給學生留有課后再思考、討論的余地,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能把復雜、抽象而又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通俗化、趣味化,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和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到:在很多情況下,正是由于問題或困難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學習顯得更為必要,每節新課前教師都應要求學生依據導學案提綱預習本節內容,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做好標記,課前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中解決,課堂中未弄明白的問題課后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解決,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請教老師,真正實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沒有問題就尋找問題,鼓勵引導學生在同桌、臨桌之間相互探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并鼓勵學生獨立審題,合作探討,把問題分析留給自己,這種做法的出發點就是避免學生對教師過分依賴。當然,若學生在歸納定理和公理時遇到困難,教師則應適當點撥和強調。
四、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加大感情投入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重點在于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學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要善待每一名學生,做他們關懷體貼、博學多才的朋友,做他們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親其師而信其道”“厭其師而棄其道”,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學生,這是為師的底線和基本原則,而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正逐漸成為學生欣賞崇拜的對象。現在學生正從“學會”變為“會學”,教師正從“講”師變為“導師”,課堂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正逐步形成。總而言之,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要改變教學方法與策略,優化教學理念,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提高課堂效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迅速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