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波
摘要:語文閱讀能力是指通過閱讀活動感知,理解、鑒賞書面語言及其包含的思想感情及至產生新發現的一種心理特征,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能力。簡要介紹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能力;閱讀習慣;培養
語文閱讀能力是指通過閱讀活動感知,理解、鑒賞書面語言及其包含的思想感情及至產生新發現的一種心理特征,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能力。它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鑒能力和創新能力。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因為任何讀物都是智慧的結晶,“物化的思維”,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以“本”解“形”,使訓練積極有效。
一、從多各方面積累入手
這是一個動態而連續的過程,也是整個閱讀能力提高和培養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
1、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
2、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
3、文化知識方面。要具備豐富的人文科學知識,特別是中西文化上的差異,行為習慣的差別,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當時人們的思想、信仰特點,某一歷史發展階段的重大事件等知識一定要牢牢把握,另外要積累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地理、生物等學科知識。如今的讀物中自然科學的信息量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所以這一方面不不容忽視。
4、寫作技巧方面。必須讓學生了解并熟悉一些主要的修辭手法和表現方法、構思方式及其表達效果。如比喻、對比、借代、引用等修辭方法,鋪墊、先抑后揚,虛實結合等構思方法以及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現手法,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宜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二、養成閱讀習慣
語文教學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的訓練。語文教學的這個目標決定它不能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練”,讓學生在練中掌握技能,具備特長。特長或技能雖然離不開知識,但主要是能力和習慣,而這只有在“練”中才能形成。
1、從精讀課文做起。在平時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認真把問題探究下去,多思考幾個為什么,自己去發現新的問題,領悟新的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這樣一種習慣,久而久之,在課下的自主閱讀中,他們也會自覺不自覺地把這種習慣帶入進去,并且能夠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方法、技巧來解決問題。這就把學生的被動閱讀變成了主動閱讀。
2、從擴大課外閱讀面入手。閱讀分為精讀、略讀、跳讀、速讀、瀏覽等許多種,精讀即逐字逐句,逐章逐段的讀。它要求不錯不漏,仔細看清每一個字。精讀要充分展開想象和聯想,使新舊知識、自己的感性體驗和理性知識都與所讀材料聯系起來,從互性中受到教益和啟迪。精讀是略讀、跳讀、速讀、瀏覽等的基礎,有了在學習課文當中培養起來的過硬的精讀基本功,才能夠更好地在課外的閱讀中通過更多的閱讀方法來掌握更多的知識。課外的閱讀主要是靠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探索。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在這方面給學生以正確的適時的引導,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比如可以通過舉行讀書興趣調查、讀書經驗交流會、詩歌朗誦比賽、課前五分鐘小演講、故事創作大賽、撰寫研究性讀書小論文等多種形式來使學生參與到其中,使大多數學生通過這種氛圍的熏陶和感染,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三、提高閱讀能力
1、“入格”與“出格”。語文教學一定要建立在學生盡量自求了解的基礎上,不能千篇一律地逐字逐句講解。學習貴在自得,不自求了解,就不能自得。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訓練學生會讀書,知道按怎樣的“規格”去讀各種不同體裁的文章,這規格就是讀有其法,思有其序。規格是文章的共性,讀書先要掌握文章的共性,這就是“人格”像習字臨帖一樣,先“人帖”。通過“人格”,“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之后,就可以“出格”,讀出文章的個性,讀出自己的個性,而進入閱讀的自由境界。
2、辨體析題訓練。讀書首先是要訓練辨體析題的能力。辨體就是辨別文體,體裁不同,其表達方式、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特點也不同。文體的種類很多,從思維上分,可分為形象思維文體和抽象思維文體,這兩大類文體分別培養人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語文教學的目的,從思維上看,主要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從語言訓練上看,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描寫、敘述、抒情、議論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不需要通過所有的體裁來進行,只需抓住最基礎、最基本的幾種體裁來訓練就可以。下面就以詩歌和散文為例來談如何進行訓練。
詩歌:詩歌的語言具有高度的凝練性,真可謂“百煉成字,千煉成句?!痹姼璧奶S使詩在結構中留下許多意義上的空白,為讀者的想象留下了無盡的空間,同時也給閱讀理解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在初期的訓練當中,可以先從課本上所選的詩歌篇章出發,使學生逐步了解詩歌與其他文體的顯著不同特點,從把握詩歌的意象,熟悉詩歌的形式,注重詩歌的誦讀等不同角度來進行全方位的訓練,循序漸進,一次訓練突出一個重點,最后再進行整合總體訓練,使得學生逐步掌握鑒賞詩歌的要領。當然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創作詩歌的方式來使之親身體會詩歌的特點,并進行廣泛的交流,提高能力。
散文:對學生讀書寫作幫助最大的體裁是散文,因此,散文也是中學語文教材中最重要的一種體裁,同時也是高考考查的一個重點。在平常的閱讀訓練中,應以把握文章的主旨、情感為基礎,來進行一系列的由淺人深的訓練。
當然,除了這些常規的閱讀訓練之外,還應注重學生對文章誦讀能力的提高。誦讀能力的訓練主要體現在對文章的朗讀上,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升華,是一種眼、耳、口、腦并用的創造性閱讀活動。誦讀和平時的閱讀能夠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因此提高學生誦讀的水平也不容忽視。所以,總的來看,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任重而道遠,既要重點突出,又要全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