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菊
學困生,是指智力屬于正常范圍,但在學習上有困難,難以達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基本要求,與實際教學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學生. 轉變學困生已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由于數學的知識間有著極強的連貫性、邏輯性、嚴密性和抽象性,因此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方面的困難更大,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日趨嚴重. 為此,筆者對轉化數學學困生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對數學產生興趣,就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教師只要能夠激發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以愉悅的心情、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中來,其厭學情緒就會緩解. 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學困生往往上課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就應該恰當運用藝術的教學語言來活躍氣氛,用生動的生活實例引導學困生積極思考. 如可結合課本內容介紹生活中相關的、有趣的、學生熟悉的數學知識,讓他們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制教具、投影儀、多媒體等,將數學知識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加強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學習“軸對稱”這一節時,就可制作生動形象的PPT來教學,展現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一些軸對稱建筑物,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內在的美,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萌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樹立學困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的一個最主要的前提是來自教師的真心尊重和特別的厚愛. 教師的態度對學困生的影響至關重要. 學困生由于經常受到個別教師、同學的歧視或經常遭到父母的訓斥甚至懲罰,導致他們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與教師、同學、家長之間人為地形成了隔閡和對立. 要消除這種隔閡和對立,重要的秘訣就在于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完整的個性和人格尊嚴,使學生從教師的目光、表情、語言、舉止中真正體會到尊重和關心. 教師要在思想、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去關心、幫助他們,允許他們有失誤、有反復,喚起他們爭做一名好學生的勇氣. 實踐證明,誰能在需要幫助的學生心田上種下自尊、自信的種子,誰就能找到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 由于數學知識環環相扣,因此要注重做好學困生基礎知識的查缺補漏工作,幫助學困生把基礎知識打牢,為學習新知識樹立信心.
三、讓學困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具有無可估量的潛力,但只有在意識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同樣學困生從數學學習獲得的成功感,也可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與此相反,如果學習總是失敗,就會喪失信心,產生失敗感. 如在教“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一節時,可先讓學困生來解一個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3x + 1 = 10,在他們成功地解出x = 3后,再把“=”換成“>”,這樣就不難得出不等式3x + 1 > 10的解為x > 3,運用知識的遷移性,學困生就能很容易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再教他們歸納總結與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異同點,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實踐表明: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四、實施分層要求,讓學困生能積極參與教學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只要提供適當條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學會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能學會的東西.”由于學困生的學習注意力很容易轉移,所以要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才能使學困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自編導學案進行教學,首先把本節課的基本概念、性質等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來填寫,答案就在課本中,其次是作業只要求學困生完成基礎過關題即可. 這樣降低了要求,提高了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因此,要多給學困生創造機會,讓他們盡量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 如在學習“平方根”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問題:(1)平方根的概念:一般的,如果一個數的 等于a,即 ,那么這個數叫作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記作 ,讀作 . (2)求一個數a的 的運算,叫作開平方,開平方與平方互為 . (3)平方根的性質:①正數有 個平方根,它們 ;②0的平方根是 ; ③負數 ;…… 這些問題都讓學困生回答,充分讓他們參與到教學中來,體驗到做主角的滋味. 這種“分層次,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則對學困生的轉化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五、改進教學方法,編制數學口訣利于學困生記憶
中學數學內容增多,抽象思維明顯增強,學困生一時不能適應,他們對解題方法、公式理解不透,掌握不好,造成學習新的知識更加困難. 如果能把某些解題方法、公式編成口訣,這樣便于學生記憶,還能正確地運用. 如在學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時,就把找公共解集的方法編成順口溜:“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無解了”,這樣學困生容易記住,找起公共解集來就能既快又準. 再如記平方差公式時可編成:“平方差有兩項,符號相反切記牢,結果等于首加尾乘首減尾”. 這樣學困生的記憶力、運算力等方面都得到培養,收到很好的效果.
學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后進,他們有優點,也有長處. 轉化學困生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育他們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因此,轉化學困生也不單只是學校、教師和家長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只要我們遵循教育規律,善于抓住教育的最佳時機,從最基礎的知識入手,采取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他們,一定能使他們愿學、能學,最后達到愛學、會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