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要:我國經濟不斷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我國教育、國防、科技等水平都在快速發展,尤其是高校的教育改革正在有條有理的創新發展中。在現代高校中,財務會計專業是高校的熱門專業,其實踐性強,就業前景好,被廣大師生青睞。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高校財會教學的水平,對財會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分析了高校中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對我國高校中財務會計教學創新的思路和策略。
關鍵詞:高校;財務會計;教學創新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國的高校教育的重要性也在逐漸的顯出它的重要性,高校的教育水平也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高校中,尤其是財會專業的教育,財務會計為我國培養了會計人才,因此財會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方式對學生未來的會計職業水平都有很大的影響。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的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將面臨挑戰,以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要系統的進行改革,從而適應當前的財務會計教學理念。
一、高校創新財務會計教學的原因
(一)教學內容陳舊的因素
在財務會計的教學中會發現這種現象,在課程的設置中存在缺陷問題。這種缺陷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程之間的銜接存在缺陷。很多課程存在著交叉或者內容重復,亦或者課程之間的內容有遺漏,銜接性差。比如說在成本會計課程和管理會計課程中,變動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方面的課程內容設置上存在重復現象,這樣既浪費了教學時間,又很難把各個課程區分清楚。其次,目前的財會教學忽視了理論教學,著重在與會計制度接軌。近些年來,我國的會計制度在不斷變化,教師的教學內容偏重于會計制度中增加的知識點來傳授財會知識,相反忽視了財會知識的理論講授,這種教學方法會對學生未來深造會計研究生造成阻礙和影響。最后,教材的課程滯后性和陳舊性會被時代摒棄,比如《財務管理》等教材已經很多年沒有更新和變動,在教學過程中已經與當前的許多標準有變化,所以,更要對高校的財務會計教學進行創新。
(二)時代因素
高校的財會教學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復雜教學系統。在當前時代來看,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時代中,高校的財會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重新組織合理的改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增強財會專業的學生適應社會環境,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從而在高校中培養出一批為社會服務的財會人才。時代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會由此而帶來會計標準的國際化要求,也就是說新的一輪財會教育改革也會提上日程,因此高校的財會教學需要改革。其次,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越來越普及,將會改變會計主體的組織結構,因此,它也要求財會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有所更新。最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建立,要將財務會計融入到社會中去,就要在教學中添加有關于證券公司會計、保險會計、環境會計等教學內容,更加要求教師在財務會計的教學上緊跟時代步伐,提高教學質量。
二、高校財務會計教學創新的重要性
(一)滿足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
在當前社會,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為了滿足高等教育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高校的財務會計教育教學上也要進行相應的整改。高校的財務會計教學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建立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日后在會計工作中將會遇到的難題,使學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能夠促進我國高校財務會計的進步和發展,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二)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之前的財務會計教學中,很多知識點只是留于表面,學生對于實際操作的問題有欠缺,對于該問題的改進成為了高校的重點課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改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除了從學生的思想層面讓學生轉變對財務會計的認識,同時還要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當代社會所需要的是什么類型的財務會計人才。教師要做的就是,保證教學方法的創新,保證財會課程要思想和行動并行,理論和實踐并用,從而提高學生獨自的財務會計工作操作能力。
三、高校財務會計的教學創新方法
(一)改變財務會計的教學思想
教學方法的創新需要教師從自身的思想層面改變,只有教師從自身做起,由內而外的改變以往的財務會計教學思路,才能夠讓高校的財務會計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從宏觀角度來看,財務會計的教學創新,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跟得上市場經濟的步伐,貼近市場,滿足時代的要求,在教師自身轉變思想后,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課堂上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教學內容要迎合學生的需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有充分的活躍性。其次,教師要巧妙的利用課堂,活躍課堂氛圍,比如設置情景問題,財務會計工作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強,因此,在工作崗位上會遇到許多操作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巧妙的設置情景問題,讓學生能夠切身的感受到會計操作的問題和能力,培養學生獨自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逐步的步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主體。這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早的適應社會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在高校教學中,就要多鼓勵學生,勤思考,敢提問。最后,在課堂中營造互相合作的氛圍,讓學生明白在課堂上,與同學之間既是合作關系又是相互競爭的伙伴。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發揮學生之間的矛盾關系,優化教學內容,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二)做好財務會計的考核工作內容
在當今就業形勢下,高校學生的就業壓力大,臨近畢業季,學生除了要應對學校的畢業準備工作,還需要準備考研或者面試找工作等各種事情,與此同時,很多高校的會計實踐課程也安排在了畢業季。在這期間,可以說是對學生是在面臨就業前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學生如果練就了熟悉的會計工作流程,將會對日后的工作和學習都有幫助,如果在這期間缺乏了鍛煉,就沒有辦法很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學生來說是巨大的損失。所以,高校在面臨學生畢業季期間要組號財務會計考核的工作,至少要確保每個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會計的實踐和實習中來,保證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夠扎實的掌握會計的基礎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鍛煉,達到學校預期的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教學方法的改善和教學的創新離不開教師素質的提升,為了能夠更好的創新財務會計的教學,高校要建立并且提高現有的教師隊伍質量。要想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加強教師隊伍的改革,為了提高教師的素質,就要對教師的隊伍施加教學壓力,讓教師從自身感受到財務會計改革的很重要性,感受到改革的緊張感和急迫感,激發教師對財務會計改革額創新和主動性。第二,要建立良好的獎勵制度,對教學改革創新表現良好的教師可以實行獎勵制度,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給予鼓勵。最后,可以借助外援,學校可以聘請財務會計專業的專家、學者進行專業的教師培訓或者講座,提高本校教師的財務會計職業教學技能,同時還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總結
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清晰的認識到我國高校中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上出現的問題和對財務會計專業進行改革的必要性。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步,如果高校的財務會計專業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必將會被時代所拋棄。因此,高校要對財務會計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促進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在日后的教學和崗位上的職業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財會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穎.基于大數據導向的高校財會教學改革路徑[J].商業會計,2016(05).
[2]高靜.高校財會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及教學質量的提升方略[J].科教導刊,2016(05).
[3]馬媛,陳景彬.互動式教學在高校財會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金融(下旬),2014(03).
[4]付亮.如何對高校財會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改革[J].理論觀察,2015(04).
[5]張道功,李春.地方高校財會法律課教學與會計法治理念培養[J].會計之友,2010(13).
[6]史琪,張建華,王巧霞.三本高校財會青年教師培養措施探討[J].中國職工教育,2013(22).
(作者單位:呼和浩特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