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必杰
摘要:課堂教學是新課程試驗的主渠道,為響應新課改的號召,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是必經之路,本文主要探討了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的應用現代教學技術。
關鍵詞:現代教學技術;小學數學;高段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飛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時代,體現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現代教育技術將一些當前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教學中,這些技術包括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呈現過程、突破教學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建構知識意義,達到深化感知、節時省力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應用任務教學法時,可以充分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從而才能目標明確地進行學習。如教學“三角形的特性”這一知識點,教師就可以充分創設一個“拉一拉”的游戲情境,將幾根小木棍分別綁成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等,引導學生輕輕拉一拉,然后談談自己有何發現。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都會積極參與進來,并在游戲后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角形更不容易變形。由此而明確即將要學習的知識: 三角形的穩定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從而更能目標明確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學效率自然有效提高。
二、創造自主實踐,強化有效教學
新課程標準注重“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往前走”的教學設計理念。如“體積單位”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為背景,先讓學生回憶長度單位、面積單位,讓學生說出兩種單位的區別,想一想物體體積的大小要用什么來表述。然后,我讓學生拿出1立方厘米正方體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從而形成1立方厘米表象,隨后用1立方厘米積木拼幾個長方體模型,說一說這些長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從而抽象出“立方厘米”這個單位。建立了“立方厘米”的經驗和方法后,學生自己可利用類比、遷移方法去創建“立方分米”“立方米”體積單位,特別是讓學生體驗“1立方米”正方體的空間大小。使學生充分感受1立方米大小的實際意義。如“圓的認識”,中我讓學生自己在圓形紙片上通過對折、展開、再對折、再展開,反復折幾次,在實踐中認識圓心、半徑、直徑的名稱和相互間聯系,知道了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直徑的名稱和相互間聯系,知道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直徑是最長的一條。這樣在課堂上的學習突出了“參與”“靈活”“自主”學習方法,強化了課堂有效教學。
三、注意思考方法
從算術法解應用題過渡到方程解是思考方法上的一次轉折和飛躍。學生在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過程中,要把未知數和已知數一樣看待。這樣尋找題中的等量關系就成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而復合應用題數量關系較復雜,在多個相關的基本數量關系中必有一個是主要的, 那么尋找題中的主要數量關系也就是列方程解復合應用題的關鍵。另外,列方程解應用題又是以算術解法作為基礎的,同樣需要對數量關系的分析與綜合。從整體出發,教師應引導學生先確定題中的主要等量關系,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法列方程的思考方法,運用分析的思考方法列方程一般是在主要數量關系比較明顯時采用。從部分入手,教師應引導學生先根據未知數與已知數,已知數與已知數的直接關系,用代數式或算式表示新的數量,然后找出主要等量關系,把代數式或算式組合為方程,幫助學生掌握綜合法列方程的思考方法。運用綜合的思考方法列方程一般可在主要等量關系比較隱蔽時采用。有時可借助圖解如線段圖,框圖,表格圖等方法,直觀形象地反映數量關系,便于學生尋找主要等量關系。
四、利用信息技術優化練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在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練習是比較基本的途徑,也是運用知識發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練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一些特點來強化練習效果,這些特點包括省時、容量大、拓寬思路等,從而提高練習效率。我們在訓練學生思維靈活性的過程中,一題多變是一種常見方法,信息技術應用教學以后就方便多了,利用計算機軟件可以任意拖動、任意改變效果的功能,我們在課前只要準備一道題,在課堂上當學生解答完以后,只要將原題復制一下,再在復制后的題中進行修改,整個變化的過程全部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新題的來龍去脈學生看的一清二楚,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活躍了學生思維,需要比較時只要將原題向下一拖,學生就可以進行比較了,需要改動可以隨時改動,很短的時間一道題就能變出十幾道題,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又如:教學《找規律》我設計一組圖形依次不斷重復出來,猜出第十幾個或第幾十個后的圖形,由于信息技術演示具有“應變”、“重復”的功能,學生猜出后我又重新變換圖形的位置,因而這種練習可不斷重復,使練習效果不斷強化。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語
實踐證明,在高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巧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能增加課堂的直觀性、趣味性、多樣性、藝術性,激起學生的探索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探索數學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表現、想象、創造能力,能夠突出課堂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華.淺析小學數學的任務驅動教學法[J].學園,2012,(22).
[2] 秦海榮.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一些轉化策略[J].新課程學習,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