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根水
【摘 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就是要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增強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和交流,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意愿,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故此,本文從教師、教學方法、學生等層面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主動積極性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策略
小學生處在學習的基礎和成長階段,在小學的語文學習階段,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思想成長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因此,這就要求小學的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變換教學方式和手段,增強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本文從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改變課堂教學方法、借助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等方面對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策略進行了分析,以便為提高教師課堂高效性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也為其它科目的教學方法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語文教學的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和教學活動組織時,不要僅僅局限于教材的內容,而是要以教材為核心進行教學內容的挖掘,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提升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進行學習,不斷的進行教學實踐的總結,并善于將方法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司馬光》這篇文章時,首先教師就要對司馬光所處的年代背景知識進行研究,然后對文章中的故事情節進行精心的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在救助落水兒童時的行為分析:“司馬光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朋友,他看見有人落水不僅沒有慌張,還冷靜的進行施救”。緊接著教師就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要運用智慧來解決自己周圍的問題,而不是遇到困難就退縮。
二、變化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增強課程的吸引力
教學方法的改變不僅僅是局限于課堂教學活動的變化,還包括教學順序的變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知識的掌握水平對教學活動做出改變,目的是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由于穩定性比較弱,沒有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僅僅是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變化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讓學生進入課程的學習中。例如,教師在教授《小壁虎借尾巴》這篇文章時,教師并沒有按照文章按部就班的給學生進行講解,而是采用設置問題的懸念來激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同學們我們平時見到的壁虎都是有尾巴的,但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壁虎是沒有尾巴,那么它的尾巴是怎樣沒有的呢?沒有了尾巴之后它又該怎么辦?”通過這樣的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課程的學習中,使得學生抱著解決問題的心理認真聽教師的講課,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輔,幫助教師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小學生都是伴隨著先進的通信工具成長的一代,他們熟悉手機、電腦和網絡,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這種特性,將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中,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憑借多媒體視頻、音樂等特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在聽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成效。例如,教師在教授《雪孩子》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給學生播放了動畫片“雪孩子”來讓學生觀看,使得學生通過仔細觀看動畫片來培養學生學習雪孩子英勇救人而自我犧牲的精神,給學生的精神帶來極大的觸動。然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動畫片觀看后的復述,學生通過復述就能很快的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雪孩子是小兔子堆的雪人,雪人為了拯救置身火海的小兔子,最終自己卻被火給融化了。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深刻的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還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鞏固教學成效。
四、以生為本,選擇適合的學習的方式,提高課堂學習的成效
目前的教學方法有千種萬種,但無論選擇哪一種,都要以學生的有效吸收為目標,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核心,選擇合適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的安排和設計,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容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有效的教學。例如,在教授《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時,教師要充分的研究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選取多媒體動畫展示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視頻的故事情節展示使得學生明白問題出現了以后再想辦法去解決還不算晚的道理。在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詮釋,學生們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寓言要表達的內容,并提示學生們也要和自己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很好的將課文內容掌握并吸收。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斷的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是廣大教師努力的目標,我們也不要僅僅停留在理論的認識階段,而是要不斷的將理論與實踐行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總結,來切實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康秋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考試周刊[J].2010(15):53
[2]劉玉莉,王德勝.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高教學實效性.課程教育研究[J].2015(10):144-145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橫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