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珍玲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為了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也要不斷創新。本文就對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方法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措施
一、前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日益進步的靈魂。當今世界正在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進步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我們培養人才的一個基本方向就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發展創新教育是新時期教育的一個主要發展目標。所謂創新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向學生傳遞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維、提煉新方法的能力。小學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重要小學學習科目,其知識很多都需要學生去思維和探索,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那么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創新教育的要求呢?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二、創新教學觀念,提升學生自主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轉變教學觀念尤為重要。如何更好的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架構,對于小學數學老師而言,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原有的教學意識,在課堂中強化學生的主體性,讓老師由課堂的主宰者變為指導者,讓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知識,成為數學學習的主動者。同時,還應該采取各種辦法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的培養對于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任課教師要讓學生逐漸喜歡上數學,把數學學習看作是一種樂趣,期待數學課,這才是成功的閱讀教學所產生的效應。對教師來講,應該努力提高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感染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才能夠在數學學習中與學生開展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尊重個體差異,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創設情境教學,能夠激發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還能夠促使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效情境的創設還能使學生在疑惑中去探索相關的知識,在探索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發現,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在設置情境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設計出合適的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由發展的陣地。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被調動起來,他們的思維也會不斷地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當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心態被完全調動起來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也將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來。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教學領域中,合作學習是一種被頻繁運用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不僅能夠鞏固教授知識,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從本質上提升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訣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觀察乘法口訣的規律,觀察總結后開展小組之間的乘法口訣記憶比賽,每一名學生的表現和成績都計入小組總成績中,勝利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通過實踐發現,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小組合作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平時沉悶的小學生變得很活躍,大家爭先恐后回答問題,課堂十分“熱鬧”。在第二節課的課前復習環節中,學生對于乘法口訣掌握得很牢固,從本質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五、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活躍性
新課改隨著社會信息時代的改變而不斷革新,在這個信息網絡發達的時代,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多媒體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各大企業或單位青睞,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同樣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而且它將會成為現代教育的一種主導方法。學生們早已熟悉、看慣了傳統的黑板、粉筆結合式教學,感覺到乏味、沒有新穎性。若采用多媒體投影教學,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習進度等相關內容,將教材知識編排到課件中,同時適當配用簡筆畫、圖像或播放方式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從而會提高其專注力。利用這種形象、具體、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可大大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期待感,從而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和專注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六、指導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要把數學經驗生活化,并且還能夠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常出現的一些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歸宿。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的生活當中,讓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而且還能夠使學生領悟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這樣不僅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數學知識,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也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有力武器。這樣既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感覺親切,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七、創新評價模式
數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方式,同時對于教師感知自身教學效果有個更客觀的認識,在應試教育階段,考試可以說是唯一的教學效果評價,這種片面的學習評估實則不能完整的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更應該結合考試和課堂表現綜合考量一個學生。制定合理的評價模式,這種模式應該是立體成體系,客觀多方面的評價模式。我在數學教學中曾經引用過2—2—6的評價體系,就是學生課堂表現占二成、平時課堂作業完成占二成、階段性考試測驗占六成。這對于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無疑更加全面客觀。學習效果評估作為教學質量的檢驗手段,具有對師生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既能讓學生感知薄弱的知識環節,激發學習動機,強化競爭意識。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性評價,從尊重、愛護、平等的原則出發,對學生實施積極的、適度的和科學的鼓勵性評價,強化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內驅力,體現出教師評價的創新。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學生,要以寬容、諒解、和謁的態度對待他們,允許他們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復別人正確答案,也應給予肯定,使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八、結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創新策略的研究是我國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給學生帶來極大益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讓學生課后的負擔減少。在有效教學實施后,學生得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會讓教師工作壓力得到緩解。有效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還需教師在今后工作中繼續努力,不斷通過實踐經驗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 吳敏燕.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0(32):16-21.
[2] 田紅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