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嶺
數學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新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練習設計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材,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知識起點、學生水平之間的差異,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如何設計高質量的小學數學練習呢?
一、注重生活性,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實踐者
數學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大都是以系統化、標準化的純數學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二、練習設計要有開放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練習應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設計開放性的練習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間,自主創新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設計開放題時應注意:精心設計一些一題多解,解題方法不統一,具有發撒性、探究性和創新性的開放題習題。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安排這樣一道題:有兩個完全相等的長方形,它們的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把他們兩個拼成一個新的圖形,這個新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三、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往往把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引入練習之中。比如學習圓柱的特征后,為了鞏固圓柱的側面長等于底面圓的周長這一知識點,向學生出示一道操作練習題,要求學生動手做一個筆筒。學生在做筆筒的過程中,學生要經過多次嘗試,反復計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教師的指導外,更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的空間,以盡可能大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大膽去操作和實踐,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克服被動學習的局面,讓學生體會探索學習掌握知識的快樂,較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四、注重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如,學習《百分數》后,我安排了“新聞發布會”這樣的練習:生活中的百分數很多,把你課前搜集的百分數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①說說從哪里收集來的?②說說這些百分數表示什么?③說說由這些數據你想到了什么?再如,學習《人民幣的認識》時,就可設計“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練習題。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看哪位營業員收錢、找錢既對又快,哪位顧客會正確、合理付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自覺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了解人民幣的單位換算、體驗角色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等,可謂一舉數得。
通過這樣的自主性練習,學生不僅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鞏固,而且對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自主建構,使自己的數學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五、及時對練習進行調控與反饋,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在設計練習時,無論是新授課、練習課,還是復習課,都要重視及時反饋,以便調控教學。為此,教師應盡量做到作業當堂完成,當堂批改,當堂訂正,當堂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如何安排反饋的環節呢?我認為必須設計好以下練習形式:①準備性練習,這是在新授課之前,安排一定的內容,了解學生掌握與本節課有聯系的舊知識的情況,為新授課的調控提供依據。②新授課后的嘗試練習,這是為了了解學生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調控教學。③鞏固練習,這是第二次集中反饋,經過第一次反饋和補救后,可提高練習要求,使學生鞏固新知、深化練習,教師發現問題,當堂解決。
為了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還要從提問中獲得信息反饋,并及時地對原來設計的教學過程進行調節。這樣就能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練習的效果。
總之,數學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設計時要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把握好練習設計的策略,使之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大膽創新,這樣,才能使課堂練習在學習中發揮出最大的效率。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東明學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