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榮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使其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這將為他們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直觀啟發
直觀性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一條重要原則。早在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從理論上論證了直觀性教學原則,他宣稱直觀性是教學的一條金科玉律,認為“只要有可能,應該用感覺去接受一切東西”。直觀性教學不僅有利于滿足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也給了學生在“眼看為實”的學習過程中,自己進行猜測、探索與發現的機會。
一、直觀教學法的意義
直觀教學法具體地講是應用模型、語言的形象描述、圖文、掛圖、實物演示、多媒體、現場參觀、視頻等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物理教學中的直觀教學主要是通過視覺器官向學生傳遞信息的教學。它的突出特點是形象生動,刺激強度比較大,能給學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特別是對于這些用本民族語言來思維,而用漢語來聽課的學生來說,效果尤為明顯。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抓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直觀手段主要包括板書、圖表、模型、演示實驗以及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以各種直觀手段為學生的理論思維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也可以用來驗證物理中的一些抽象結論。當然,直觀教學,它還應包括觀察,觀即耳聞目睹、察即察言觀色,察是觀的升華。要想由觀發展到觀察,必須有教師的耐心指導,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讓學生養成邊觀察,邊思考的習慣。不會觀察的人,即使被觀察的對象內容十分豐富也看不出什么特征和規律;會觀察的人即使被觀察的對象十分普通也能看出一些學問。學生具備了觀察的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地把科學探究系統展開。
二、直觀性教學的原則
直觀性教學原則不僅要注重形象,同時強調學生視、聽和本體感知。其次,直觀性教學是科學地學習語言的必要環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直觀性教學原則應成為教學的主要思想方法,是科學、有效、生動地學習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1.教具應有多樣性和選擇性。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無意注意占主導,這對教師在制作直觀教具方面提出了一個要求:考慮到學生、教師、教學條件的實際情況,直觀教具應根據教學目標盡可能豐富、多樣。歸結起來,直觀教具大概可分為以下三大類:(1)實物直觀。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引起學生相關體驗和熟悉事物,有助學生聯系生活,理解記憶。(2)模象直觀。包括各種圖片、模型、幻燈片、電影等,能針對性的突出直觀事物局部,表現力強。(3)語言直觀。指教師用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講解而起到直觀的作用。可以直接針對教學重點、難點。
2.講與解配合。初中物理直觀教學中的“觀”是指:在教師指示下的觀察與講解提示相配合,利用語言的調節作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部分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或者用針對性的提問方式激活學生思維,以提高課堂效率。
(1)有目的地看。“教具服務于教學目標”,有目的地看就是將直觀教具與教學目標緊密相聯,使學生在頭腦中獲得相關知識概念的表象。(2)有針對地講。“致力于說明問題”,有針對地講就是將教師的提問和講解與學生的觀察和結論有機結合,將直觀性教學活動指向目標和任務。
三、初中物理直觀性教學的方法
現代教學以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為基礎,使學生不僅樂中學、學中樂,而且能達到牢固掌握、正確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一最佳效果,而初中階段直觀性教學是達到這種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主要教學方法。初中物理直觀性教學通過實物、模型、語言的形象描述等直觀手段來組織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起物理語句與事物之間的關系。
(1)實物呈現法。物理詞句是表達事物概念的符號,將符號生活化、具體化,即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事物,以呈現實物方式便于兒童理解和記憶,聯系現實生活來認識事物,運用知識。(2)圖片展現法。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活潑的圖片非常容易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另外,使初中生能有足夠的時間按教學意圖看清事物的特征形象或多個事物的異同之外,然后進行觀察或比較。(3)身勢體態法。身勢體態法是說教師用表情和身體的動作向學生傳達信息、描摹事物。(4)全身動作法。全身動作法簡稱TPR。TPR主張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配以全身動作,利用視、聽、本體感覺全方位接受知識信息。
四、如何實施直觀性教學
橫比初中幾門學科特點,直觀教學在物理教學中更為重要,那么在物理教學中怎樣搞好直觀教學呢?我認為首要的是搞好直觀教學素材的組織。下面就這方面的不成熟經驗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1.組成材料的相似性、相關性。大家都知道知識的獲得主要通過在物理教學中,把抽象的概念、規律,通過直觀教學,喚起學生的原有知識,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歸納、總結來獲得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握。因此,在組織直觀素材時,必須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的相似性和相關性。
2.組成材料的形象性、生動性。在物理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而組織好直觀素材,把教學內容通過直觀素材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來,這對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和啟發學生積極思索、探究,是極有幫助的。
3.組成材料的啟發性。直觀材料的運用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興趣,更要激發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新知識作簡單的重復,更要啟發學生認識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因此教師必須將有關材料進行合理的分組,以便形成有機整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再經過抽象思維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我們初中物理中引入了動手、動腦學物理這一環節。
4.在組成材料時,要注意學生經驗性的感知對科學規律的干擾作用。教師要做好正確的引導。例如: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不一樣,重的物體下落的快,輕的物體下落的慢;運動中的物體具有力;大人與小孩互拉,大人的拉力比小孩大等等。這些與所反映的物理規律之間存在“矛盾”。如果不注意解決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感知,教師說的與學生想的就會格格不入。給學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及規律帶來很大的困難,這樣就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有關教學時,要通過實例或演示,揭露經驗性的感知與概念、規律的矛盾,從而為進一步接受理解更多的新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