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甫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問題,針對目前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方法,對今后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
一、前言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閱讀效果不佳,閱讀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有必要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二、小學高段閱讀現狀剖析
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占據著小學語文教學的空間,久而久之的“填鴨式”灌輸使學生形成了被動接受的定式思維,素質教育的理念雖然早已有之,但事實卻在行動上常態擱置,學生的不求甚解、死記硬背,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催生和創新能力的強化造成嚴重掣肘。新課改的春風勁吹,一些教師積極借力新課改理念,在更新教學模式和優化教學手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尤其是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放在了突出地位,但由于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知識視野狹隘,自主學習能力舉步維艱,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養成,語文綜合素養較低。
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盲目濫用,也使得閱讀教學指向性不強,缺乏特定的發展指針。信息技術的發展本可以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臂之力,但因為多媒體運用科學性、合理性欠缺,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為關注學生的領悟和感受,學生習慣從字里行間感悟作者的情感抒發,并依此進行恰如其分的想象。這一心路體驗是無法通過簡單的畫面拼接來展現,生動直觀的畫面盡管豐富多彩,卻無法代替學生的有聲閱讀,因此,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尋求更為多元化的途徑來實現。
三、小學高段語文閱讀出現的問題
1、小學學生的主觀閱讀意識缺乏。小學學生在高段語文的閱讀當中常常表現出自身缺乏主觀的閱讀意識的缺點。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小學學生的閱讀教育經常著力于閱讀完教材,理解其中的意思。學生在其中只是像完成任務一樣進行閱讀,缺乏在課后和課堂中的主動閱讀的意識,難以發揮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2、小學學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約。小學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常常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約。由于小學生還處在心理年齡較低的年紀,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表現出害羞和自卑的現象。不敢在同學和教師面前進行有感情和大聲的閱讀,這種下意識的自我保護行為也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效率。
3、小學學生往往不能堅持閱讀習慣。小學學生貪玩不好學的特點也會延續到閱讀習慣的養成當中。而閱讀習慣的培養需要每日不停的鍛煉和熏陶,因此小學學生往往不能長時間堅持教師安排的閱讀活動,對于閱讀習慣的培養自然有著不利的影響。
四、提高小學高段閱讀水平的教學策略
1、培養閱讀興趣,引導自主學習。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興趣之上的,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后,會自己主動鉆研和學習高段閱讀,從自主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同時還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真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正確引導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結合具體的閱讀教材內容因材施教,找出最佳方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教師的正確引導,指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找出各自存在的不足之處后,向學生和教師提出自己的薄弱地方,讓教師和同學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在同學之間進行分享,讓他人在遇到相同情況時,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此同時還需要結合學生和課堂的實際特點,加上課程標準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添加額外的閱讀教材給學生參考和借鑒,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導他們自主學習。
2、尋找合適方法,強化閱讀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找到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時間利用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高段閱讀的特點,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地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反復閱讀,增強語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真正幫助學生找到滿足自己特點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教師在給學生進行高段閱讀教學時,需要學生先把課本吃透,全方面把握課本內容后,讓學生總結出這篇閱讀教材表達的主題思想和中心內容,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總結能力。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找出相應高段閱讀教材的背景資料,讓學生真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真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慢慢地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
3、養成良好習慣,分享閱讀喜悅。教師在進行高段閱讀教學時,要時刻要求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的好習慣,在大體上了解閱讀教材的主要內容,避免在課堂上出現不知所云的現象,從而真正理解閱讀教材的主要思想。學生通過不斷地閱讀,熟能生巧,就能提高閱讀的效率,真正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閱讀過程中還需要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并不是漫無目的地閱讀,以增強閱讀效率和質量,讓學生漸漸養成愛思考的習慣,在多次閱讀中發現問題,從而學會解決問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教師在提供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的基礎上,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和閱讀教材,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
4、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思考問題。教師要先對學生做出合理的引導,告訴學生閱讀步驟和流程,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和習慣進行相應調整,真正找出符合自己特點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思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更加愿意去自主地進行閱讀,享受閱讀過程中帶來的精神享受,從而真正吸收閱讀教材中的寫作手法,形成自己特有的寫作特點,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真正地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論采取采取什么教學方法,重點在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教師必須要以學生實際為教學的方向,切不可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俏而忽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云平.問是一門學問——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技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
[2] 余彤輝.也談“創造性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2015(05).
[3] 凌火元.閱讀教學的課堂調控[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