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雷許戀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沿海開放經濟排頭兵之一的蘇州中小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組織細胞,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社會就業、提供社會服務、保證社會和諧與穩定、增加公共財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自身缺陷和外部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蘇州中小企業產生了融資難的問題,并且這一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其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通過分析蘇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針對蘇州中小企業融資特點,分析其形成原因,為后續優化投融資環境提供參考。
關鍵詞:蘇州;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成因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6)11-0099-02
[作者簡介]吳雷(1976- ),男,江蘇鹽城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許戀(1981- ),女,江蘇金壇人,蘇州圣美特壓鑄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學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基金項目]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基于互聯網金融視角的蘇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ZS1506)。
中小企業在促進社會進步、吸納就業、創造財富和提供服務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美國的中小企業在整體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代表了約99%的雇主,雇傭了大約52%的雇員,以及38%左右的高技術行業的工人,創造了超過一半的私營企業總產值,是新就業機會的源泉,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歐盟被統計的1800萬家企業中,25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占比9958%,中小企業創造了55%的歐盟總產值,吸納的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70%。日本擁有約650萬家中小企業,吸收的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78%左右。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也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時,在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在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地方經濟、提升財政收入、提高就業水平等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蘇州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據蘇州統計局發布的《蘇州統計年鑒2015》顯示,截至2015年末,蘇州有中小企業約20余萬家,占全市工商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小企業實現工業企業產值13869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5%左右。同時,蘇州中小企業還提供了約70%的就業崗位,創造了三成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技術創新、產品開發。中小企業還承擔了推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角色,成為蘇州發展服務外包、信息技術、現代商務、跨境電商等新興行業的主體,在推動蘇州地方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為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蘇州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尤其是2012年以來,在各項資源價格上漲、勞動者待遇提高、人民幣幣值調整等背景下,更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特別是受到國際金融形勢不穩以及國內銀行信貸相對緊縮的影響,中小企業融資難度不斷加大,融資渠道不暢,經營壓力上升。
據蘇州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蘇州私營企業(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中,只有約18%的企業與商業銀行存在借貸關系;82%左右的企業未獲得商業銀行任何信貸支持。通過進一步分析可知,在與商業銀行有借貸關系的企業中,其中234%的貸款余額為10家較大的民營企業,平均每家貸款余額約為13億元;其余5304戶企業,平均每個企業貸款余額僅為10550萬元,僅為大型民營企業的1%不到。
二、蘇州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
(一)企業先天不足
現代公司的發展歷程證明,企業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其持續發展的基礎是資金,而資金來源于企業自身不斷積累的資本,企業自有資金累積是其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之一。目前蘇州中小企業發展主要依賴于自有資金的積累,也就是說內源融資比例極高,外源融資比例極低。中小企業因其起步晚、規模小,在市場競爭中多處于弱勢地位,處于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自有資金缺乏,這不僅使得企業正常發展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其融資條件的完善,企業處于嚴重的融資困境之中。
(二)融資渠道狹窄
目前蘇州中小企業融資來源單調,外部融資比重相對較低;外部融資中更多依賴于間接融資渠道,即依賴于金融機構的貸款,直接融資渠道不暢。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是銀行貸款,但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的主要是流動資金,出于安全性及流動性考慮,商業銀行很少提供長期信貸。據調查,蘇州有近66%的中小企業融資主要是各類金融機構貸款。
(三)借貸成本較高
目前蘇州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商業銀行可提供的信貸資金總量與企業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信用總量存在巨大的差額。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末,我國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近百萬億元人民幣,而數量龐大的中小型企業獲得的金融機構貸款卻不到23萬億元人民幣,僅占23%的比重,平攤到單一企業來說,這一比例極低。同時,中小企業倒閉風險相對較高,使得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和收益不對等,特別是在存貸款利率存在嚴格管制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借貸風險在利率上無法得到完全補償。另外,一般來說,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具有高頻小量的特點,這也增加了融資的復雜性,即便商業銀行愿意放款,諸如擔保費、咨詢費等各類費用都加大了中小企業貸款成本。
(四)金融機構惜貸
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是蘇州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相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中小企業自身的穩定性較差,商業銀行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的質疑以及銀企之間天然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因素,使得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加大。因此,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普遍存在“惜貸”、“慎貸”乃至“懼貸”現象。調查顯示,企業規模越小,融資越困難,“金融缺口”己經成為眾多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
三、蘇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形成原因
(一)過于依賴初始資金,導致發展潛力不足
通過對蘇州中小企業短期融資渠道調查報告的分析發現,約有30%的中小企業通過商業銀行融資,60%左右靠自籌資金,其余10%的中小企業主要是內部集資和發行股票融資。由此可見,蘇州中小企業主要依賴于內源性融資來解決融資困境,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蘇州中小企業主要通過內源融資來謀求企業的投資資金,在經濟較為發達的蘇南地區,通過內源融資的中小企業比例約為50%,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蘇北地區內源融資則超過70%。這些中小企業之所以依靠內源融資,并不是因為企業自身積累了大量發展資金,而是因為它們難以從外部獲得融資,而且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外部融資的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小企業自有資金嚴重不足,難以形成規模生產,這已經成為制約蘇州中小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
蘇州創投企業在解決本地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2000年,蘇州市高新區成立了江蘇省首家股份制風險投資公司——江蘇省蘇高新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7月對其進行改造,組建了蘇州高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8億元人民幣。目前該集團已參與設立20多支基金,擁有成員企業40余家,其中所屬蘇州市聚創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是江蘇省首批設立的專業化科技小額貸款機構,所屬蘇州高新區中小企業擔保有限公司是蘇州高新區首家國有擔保機構,管理資本總規模超過70億元,累計投資項目100多項,先后投資推動了蘇大維格、巨峰股份、蘇試試驗、萊克電氣、華源包裝等30多家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或過會。2015年12月28日,該集團所屬平臺蘇州高新區中小企業擔保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鵬鼎創盈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首筆合作的P2P貸款項目在“鵬金所”網站成功上線,為中小企業創投項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但是,蘇州創投企業總體看來在投資規模、投資效益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更多中小企業持續的資金需求。
(二)片面依靠銀行融資,導致融資渠道狹窄
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是由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招商、華夏、浦發、光大等股份制銀行,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農發行三大政策性銀行以及北京銀行、天津銀行、江蘇銀行等133家城市商業銀行組成,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中占有無可爭議的壟斷與主導地位。
第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具有兩個鮮明的特色:首先是以商業銀行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比率過高,由此造成了借貸風險不斷向銀行體系集中;其次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居于無可爭議的壟斷與主導地位,其他銀行及金融機構實力較弱,融資能力也相對有限。以間接融資為主體的融資結構使得蘇州中小企業在進行外部融資時更傾向于向金融機構借貸,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本幾乎無法實現。但是,商業銀行在貸款規模上存在著大銀行優先向大企業提供貸款的偏好,這使得中小企業高風險以及長期性的資金需求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第二,由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占據壟斷地位,中小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受到限制,中小企業想要從中小金融機構獲得相應的金融服務也比較困難。加上銀企之間缺乏長期合作關系,中小企業無從了解銀行信貸政策的偏好。對中小企業融資,銀行普遍存在惜貸現象,這和銀行長期不重視銀企關系的培養、缺乏甄別中小企業質量的能力、缺乏保護信貸資產安全的技術方法等有關。長期以來,一直強調中小企業存在財務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企業規模較小、存續期限短、企業信用差、擔保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不利于銀行提供融資服務。
(三)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導致借貸成本較高
相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中小企業的穩定性較差,商業銀行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的質疑以及銀企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因素,使得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加大。
首先,由于中小企業普遍資產規模較小,除去一定比例的高科技創業企業外,大部分中小企業初始資金少、單位成本優勢不明顯,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其抵御外來風險的能力也相應較低,因此經營風險比較大。根據美國相關部門調查數據,約24%的中小企業在創業兩年之內消亡,53%左右的中小企業會在成立后的4年內退出市場。由此推斷,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態應當與美國同類企業相似。據調研反映,我國中小企業借貸成本平均約為20%,遠遠超過正常借貸利率。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借貸成本可以分為四部分:無風險利率、風險收益部分、利率出超部分以及中介費用。無風險利率是所有出借資金的基礎利率,是所有資金使用方均須承擔的。風險收益部分是由于中小企業風險高造成的,這部分成本也是客觀的、正常的。而出超部分是融資難造成的,是必須克服的,也是通過改革可以消除的。中介費用是除了資金利息以外的其他費用支出,多余的部分也是基于融資難而產生的。中小企業較高的倒閉風險使得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和獲取的收益不匹配,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在無風險利率方面得不到讓人滿意的補償,必然就會要求獲得風險收益部分、利率出超部分以及中介費用,由此必然造成中小企業借貸成本提高。
其次,中小企業借貸行為存在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以及道德風險,造成信貸市場失靈。由于中小企業的信息基本上是內部化的,通過一般的渠道很難獲得,從而導致了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以及道德風險問題比大企業嚴重得多。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要嚴重得多,表現為:我國大量中小企業無法也不愿提供經過審計的合格財務報表,財務狀況“私密性”很強,商業銀行也無法準確判斷出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風險。即使少部分中小企業提供了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商業銀行通常也會懷疑會計師事務所的可靠性。這導致了金融機構不得不對中小企業實行嚴格的信貸配給,成長性良好的中小企業的合理貸款需求往往被忽視。
第三,中小企業信用狀況不佳的記錄也加劇了融資困難。企業信用是企業履行各項經濟承諾的能力及可信度,它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是企業的基礎素質、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社會信譽等諸多方面綜合能力的集中表現。由于缺乏對融資信用的足夠重視,以及市場風險防御能力較弱,中小企業出現惡意拖欠貸款的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
[參考文獻]
[1]錢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構建的路徑選擇與有效性研究[J]企業經濟,2012(2)
[2]程博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分析[J]信息化建設,2016(7)
[3]張立俊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破解——以蘇州為例[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11)
[4]姬會英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特區經濟,2011(2)
[5]張立俊拓寬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5)
[6]彭宏超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探究——基于眾籌融資的視覺[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6(1)
(責任編輯:郭麗春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