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
摘要: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靈魂與核心。實施高效課堂有效教學,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條件與教學資源,認真鉆研教材,選擇教學模式,掌握學生學情,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力求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化學;有效性;教學模式
《化學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對初中化學教學實踐提出了新的挑戰,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將對傳統的“應試教育”產生巨大的沖擊。教師要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掌握新課程改革的內容,具有新的思維方式,從新的視角去反思自己所“熟悉”的教學活動,改變原來習以為常的“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積極投身于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
一、創造性地利用教學情境,增強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精心設計情境問題。有效的課堂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情境問題的設計上要把握好難易度、分層設疑,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和層次性,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的學習融入有關的生活現象和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之中,將學生引導至學習的最佳思維狀態,調動起學生的最大潛能和熱情,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生就會隨著老師設置的疑點,自主、積極、不斷地思索下去。一個個好的問題,就如投入學生腦海中的一顆石子,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波浪。
二、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加強實驗教學
(1)改驗證性試驗為探究性試驗,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是發展的中心,我們在教學方法上,要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驗證性演示實驗中走出來,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探究性實驗。在做探究性實驗時可以借鑒教材中的探究性試驗,先不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結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首先制定出學習目標,其次提出新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通過猜想或假設,制定出實驗方案,根據方案進行試驗,觀察出現的現象,對產生的結果一一記錄。實驗結束后,同學們進行分析交流,弄明白問題的實質,得出結論,使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先給學生提出兩個問題: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相似還是截然不同?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誰更穩定?同學們在老師的啟發下,經過分析和討論形成兩種意見:性質相似依據是組成兩種物質的元素相同,均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截然不同,組成分子的原子不同,碳元素的化合價不同。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設計了一組實驗,讓學生把實驗現象總結出來。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填表等,對上述問題一的答案自然清楚。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并比較出兩種物質在性質上的差異和轉化關系。在這樣的探究性實驗中,學生動手做、用腦思、做的積極、學的主動,能力得以提升,思維得以激活,智慧得以彰顯。使同學們學到了像科學家一樣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
(2)補充有趣實驗,改進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實驗,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緒言》課時,除了做好課本中的幾個實驗外,還可以增加“神水化石”、“水中生血”、“水能使棉花燃燒”等現象明顯、操作簡單的實驗,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如復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不妨補充“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氫氧化鈉溶液的噴泉”、“密閉瓶內的小球脹大”等實驗。這些實驗,不僅增加了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三、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給知識注入生命,知識因此而鮮活;給生命融入知識,生命因此厚重。新課程課堂首先要致力于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支持性的學習氛圍。教育家羅杰斯指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一是發揚教學民主,優化教學組織。課堂上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傾述,教師表現出熱情、信任,在充分傾聽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指導、有效激勵,形成師生“互動流”。二是教師要提高業務素質,優化教學藝術。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情感溝通。實踐證明:環境越和諧,親和力越強,教學越有效。
四、整合教學媒體資源,有效輔助教學
教學媒體的合理利用,可以優化教學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減少學生學習思維障礙,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一節課往往需要使用多種教學媒體,這就要求根據內容、學情和媒體的特點,正確定位,揚長避短,進行有效整合,使其輔助功能發揮最大化,促進教學效果最優化。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的有效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充滿挑戰,呼喚智慧。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制作符合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好地輔助學生學習有關化學知識,才能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發揮教學媒體資源的最大優勢。
由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有許多教師都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作出一些精美的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盡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化學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觸類旁通等。
五、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提高效率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參與中思考、學習,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不僅可以減輕學生負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效教學還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和能力,反思對于學生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對于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也具有重要作用。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教師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應成為判定教師教學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標。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完善有效教學的心理能力,減少無效勞動造成的時間浪費。
一堂課是否高效主要還是看每個學生是否都達標了,這是教育公平的體現。一個老師在下課后能不能自豪的說:這節課的基本知識或核心知識全班每個學生都掌握了。這才是真正的好課。每個學生的能力有差別、價值觀也不能一刀切,但基本的核心知識、基本的技能訓練是每個學生都應該達到的。
參考文獻:
[1]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1)
[2]李梅,化學實驗與生活—從實驗中了解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6
[3]蔣碧如,無機化學實驗(第三版)[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