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龍輝
摘 要:首先闡明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獨立學院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礎優勢;其次分析各級政府部門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文件要求,認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凸顯獨立學院辦學理念;最后在剖析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此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 7836(2016)12-0001-03
一、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尤其體現在高等教育中。這是我國實行高校擴招和大眾化教育的結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40%,已經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5年全國各類高校畢業生已達到749萬人。目前我國現行的高等教育學歷體系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承擔了高等院校三大職能的主要任務,而獨立學院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2008年2月22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規定: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
根據教育部2015年8月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本科院校達到1 202所,其中獨立學院283所,占本科院校的23.5%。盡管近幾年獨立學院中有部分院校進行了轉型升級,數量上稍有減少,但是總量上仍占據普通本科高校的1/5的比例,獨立學院依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順應時代的要求
就業問題是一項民生工程,而創業究其本質來說也是一種就業的形式。在高校畢業生不斷攀升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先后出現了無數大學生創業的典型事跡,現仍活躍于各大領域的商業中,甚至出現了顛覆一個產業的局面。但是一些人認為,大學生選擇創業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就業困難并非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最主要原因。從2015屆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案例中發現最重要的動力是“實現創業理想”(本科48%,高職高專45%),其次是為“有好的創業項目”(本科和高職高專均18%)。在高校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增強其創新創業能力,將所學知識能夠運用于實踐中,并提前為今后自主創業做好知識和技能的儲備。
為更大地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推動科研成果有效轉化,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地創業就業,各級政府部門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幫扶和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從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加強教師創新創業能力建設和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扶持等九個方面進行了總體任務的指導布置。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5〕12號)中將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放在了通知的第一點,體現了教育主管部門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決心和重視度。福建省人民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十五條措施的通知》(閩政〔2015〕44號)中給出了十五條具體措施,從小微企業的資金幫扶到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要求,并落實到具體的責任單位,為上級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1]。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既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更是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提升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更好地凸顯獨立學院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辦學理念。
三、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各級政府都先后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支持高校開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全國范圍內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思路,但是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萌芽期,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1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
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中自主創業的比例不斷增長,但是全國的總體比例在2%左右,也即約15萬名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創業。而且高職院校的自主創業人數總是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最大的原因在于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往往具有一技之長,能夠較快將自身的技能融入到創業項目中,實現快速創業。目前我國每年有7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僅僅有2%左右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使得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產生“以創帶就”的良好社會效益[2]。
2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管理有待進一步落實
高校必須將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學生的培養計劃,在多方位論證和多部門的配合下才能實施。在設置課程內容的時候不能生搬其他高校的先進做法,應該多結合高校自身的特點加以內化,尤其是要考慮到獨立學院的特殊性。某些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無法與學生的需求和知識結構匹配,導致課堂效果平平。教務管理部門無法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更加有效地拓展到第二課程活動中,較難科學量化創業活動抵扣學分的細則等課程管理方面的問題,也是創新創業課程即將面臨的難題。
3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校在較多情況下是由教學管理部門或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全面負責,極少數高校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但也屬于一個全新的課程體系,在師資的配備上還存在較大空缺。一般來說,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大多數處于兼職的狀態,且很多任課教師也并非教育學或者是企業管理相關專業畢業,因此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上顯得比較被動,造成知識緊缺。
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分析
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其目的在于能夠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不僅僅是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學生,而是一種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提升,為其今后的就業創業奠定基礎。各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工作中一般都會結合高校自身的特色進行模式探索。當前國內院校在經過一段時期的探索后,常見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可以總結為以下四種主要類別:
1以開展第二課堂為載體的課程教學模式
高等教育中較多大學生擁有大量的課余時間,因此有學者提出了充分利用第二課程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以寧波大學為例,他們就是典型的以第二課堂為有機載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在第二課堂能夠開展很多課余活動,一般包括社會實踐、學科競賽、創業實踐等方面。結合第二課堂教育也是目前比較常見和趨勢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之一,尤其是在獨立學院中開展第二課堂教育顯得更加有效。獨立學院的學生一般思想積極、執行力強,又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這為其進行課堂外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學生能夠通過第二課堂的學分認定,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類的活動中,如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創業實踐、企業實踐等,都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方式。
2以提高知識技能為要點的學習模式
創業者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具備方方面面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創業活動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高校學生能夠在校園內學習到相關創業的知識和技能,將對其今后的決策提供有力幫助。創業活動本質上是一種利用自身知識技能獲得社會資源的過程,知識和技能是創業的必備要素,所以諸多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集中在培養學生創業知識和技能方面。譬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采用了以提高學生的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為重點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其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該模式也是目前國內較多高校采用的模式,高校傳承更多的是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畢業后的各類選擇奠定基礎素質。獨立學院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時應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知識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培養其自主學習知識技能的積極性。
3以構建創業實踐基地為重點的教育模式
知識技能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創新創業教育更多需要的是結合實踐開展的實踐活動。因此一些專家認為構建創業實踐基地對于大學生快速成長,快速了解創業的流程和運作是一種快捷的途徑。該模式以黑龍江大學為代表,該校在各地市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并根據基地屬性組織相應專業學生,定期到基地調研考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以創業為基礎的實踐平臺,學生可以零成本地參與到企業的運作中。學生如對企業的創業項目感興趣,能夠切實參與到項目的運作中,甚至成為合伙人。以構建創業實踐基地為側重點的教育模式,是一種理論聯系實踐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學生參與到創業活動中,以提高其實踐能力。獨立學院的運行模式較為靈活,可以與創業型企業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既為實踐基地提供了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學生作為儲備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活動,提高了其認識創業活動的理性程度[3]。構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是一種校企合作、雙方共贏的模式,值得高校推廣應用,高校和企業必須長期有效地進行深入合作,以保證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切實提高。
4以提升綜合素質為導向的Q-P-M-O模式
以上三種模式是較為單一地從某一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應該將就業指導、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構建綜合性的教育模式。Q-P-M-O模式認為應該通過課程教學、講座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方式,結合各專業特點,在專業課程中逐步滲透并融入創新創業內容;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頂層設計,在學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素質拓展等各方面的實踐活動中,注重創新創業技能的培養和提升。在就業指導工作中,以生涯發展與規劃理念為統領,注重引導學生的創業選擇,幫助其規劃好職業生涯和創業生涯的發展路徑。Q-P-M-O模式的四個層次從不同角度、不同教育視角闡述了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培養計劃中的滲透,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完全進去到學生學習生涯的全過程中,讓創新創業教育更加系統性和專業性。獨立學院在制定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方案時必須始終將“雙創”教育貫穿到學生的大學生涯中,使其成為一種通識教育和素質教育。
五、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索
《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到高校要牢固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努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由“兩張皮”向有機融合的轉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轉變,由單純面向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轉變。高等院校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陣地,應該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獨立學院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應該結合院校自身的特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4]。
1開設體驗式創新創業課程,切實了解創業流程
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通過創業教育教學,使學生掌握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獨立院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個別專業進行試點試行,在年級專業中成立運營公司,整個過程都由學生參與決策,學校為學生企業配備校內外創業導師,提供全程咨詢指導服務。體驗式創新創業課程可以讓學生切實了解企業的各方面運作情況,幫助其真實了解創業的每個環節。
2引入“雙師型”教師,提升創新創業課程師資隊伍素質
由于目前承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大多數是兼職或者是缺少企業工作經驗,因此獨立學院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應該多引入“雙師型”教師,即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雙師型”教師具有較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和資歷,可以讓獨立學院思想活躍的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洞悉行業的發展趨勢。引入“雙師型”教師對提升創新創業課程品質,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成果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推動家、企、政、校多方位合作,開創共贏新局面
由于獨立學院生源結構的特色,部分學生家庭中已創辦企業,且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提倡獨立學院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多與這些家庭企業進行有效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實習機會。其次,可以聘請成功創業的學生家長作為創業導師,定期在校園中開展創業沙龍論壇等活動,加強家校聯動。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高校、政府部門、企業等主體,獨立學院應該積極與其保持合作關系,開創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局面。
4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大數據,構建新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更是一項系統工程,獨立學院的各職能部門需要通力合作,以實現相關政策和數據的共享,不斷在推進過程中構建雙創教育的大數據。創新創業教育涉及到學籍管理、學分認定、導師配比、團隊管理、項目指導等眾多方面,以上數據的采集和管理需多部門創新協作。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大數據,讓管理部門能夠了解到學生創業最新的情況,為后期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政策提供有效數據支持[5]。構建雙創教育的大數據能夠在更大范圍內營造更加濃厚的創業氛圍,最終實現創意、創業、創造的良性循環,構建起新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獨立院校應該意識到只有加強各方力量的聯動作用,切實保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地打造升級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六、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獨立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各層面論證了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結合目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和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獨立學院的生源特色,對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路徑探索,對于開展此項工作具有較好的理論意義。但是由于筆者的研究水平有限,本論文集中在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中,沒有對全局性的高等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水平進行深入剖析,導致本研究結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鄒進.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2]高群.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初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5).
[3]張煥鎮.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構建與實踐——以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為例[J].高教探索,2009,(4).
[4]崔玉婷,趙放輝.高校創業教育之困[J].教育與職業,2010,(25).
[5]湯春玲,李紅軍.關于獨立學院開展創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綜合版,2009,(6).
(責任編輯:朱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