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軍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體驗和理解數學知識。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景教學;教學探索
一、興趣激發是上好一堂數學課的前提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兒童認識需要的情趣表現,是兒童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孩子的全部學習活動,都伴隨著他們情感的參與。積極的情感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這種濃厚的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因此,教師要把學生引入到所提問題的情境中去,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發學生探索性思維活動。
二、因材施教,結合生活實際情形創設情境
在實際生活中,各種立體圖形無處不在。而這也就使得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應當有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立體圖形,特別是針對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更應當幫助其觀察實際生活,建立形象思維。結合其實際的生活經驗,進行有目的實地觀察,進而有效推進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在進行“順序與位置”的教學時,就可以通過貓和老鼠的游戲設置來深入開展。比如選派一個學生扮演“貓”,六個學生扮演“老鼠”。首先讓“貓”來觀察一段時間,然后使其閉上雙眼,老師說出某只“老鼠”的前后位置,再由“貓”猜出“老鼠”的名字。通過這樣的情境游戲設置,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教學氛圍。而這種教學方法也符合年齡較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遵循其學習規律,進而使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程度相吻合,最終全面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三、寓教于樂,運用趣味游戲創設情境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應當注重教學氛圍與情景的有效建立,使學生逐步體驗與認識到事物發生的可能性,進而初步掌握對于某一事件發生概率的判斷方法。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建立健全自身的知識體系,自主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其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而與此同時,這種教育理念也可以促進教師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幫助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參與者。而正是在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過程中,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在參與游戲的同時獨立思考教學內容,使其在娛樂過程中產生質疑,在思考質疑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4.開放性學習階段在臨近下課的階段,學生容易浮躁。如果這個時候教師還要灌輸知識的話,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抗心理,引起厭學的情緒,影響整節課的效果。在這個時候,教師不應該拘于課本,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與數學有關的課外影片或者帶領學生做個小游戲,一可穩定學生的情緒,二可通過游戲對新授的內容進行鞏固。在整節課結束前布置一些彈性作業,引導學生養成課外學習的好習慣。
四、情境創設的形式要有創造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構建數學知識系統,注重實際應用,創設一個能讓學生自主實踐的開放性的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切實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開發培養,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探索者。教學應重視學生的操作過程,而不能只看學生的結果是否正確。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進行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讓學生動手操作多種感官的參與活動,通過一定的實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既順應了學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使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開拓思維,開發智力,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
五、創設交流情境,探究懸疑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非常明顯,他們喜歡跟人交流,更喜歡抓住機會表現自己。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給學生創造有趣的討論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在互相交流與互相競爭的環境中充分發散,快速理解所要傳授的數學知識,并且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要在一塊近似圓形的山地上植樹,每3平方米種一棵,要知道購買多少棵樹苗,必須要知道哪些條件?”學生說:“要先求這塊地的面積。”“那么,怎么求圓的面積呢?”學生沉思了下來。我不失時機地說:“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我引導學生利用自帶的圓形紙片用剪拼法進行合作,并進行了交流,互相討論以下問題:(1)我們把圓剪拼成形______;(2)剪拼后的圖形,相當于圓的______;(3)剪拼后的圖形面積等于(公式)______,所以圓的面積等于______。”學生通過討論獲得了求圓的面積的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不但能獲得新知,更從推導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并進行交流的好習慣;又如,在教導學生“如何比較周長與面積”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一些判斷題,像“正方形邊長為4厘米,則其周長與面積都是16”,學生通過做這道判斷題,就會思考面積與周長的含義,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比較面積與周長的不同,讓學生拓寬了自己的思維與知識范圍。在與學生相互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最大限度發散自己的思維,并且富有發現和探索精神,不僅能夠讓學生最快、最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更能提高學生在情感與認識方面的認識與體驗,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在情境教學中,一個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非常重要。情境教學對老師的要求也就非常高。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備課,課后在反思中提高。力求創設新穎、有效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由發展的陣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自然而然的被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就會不斷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學生的求知欲就會達到旺盛狀態,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世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實踐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3):125-126.
[2] 石寒燁.奏響數學課堂的前奏: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情境導入的實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