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培養二十一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做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面向全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讓學生成為“會做人、會學習、會生存、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 語文教學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著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會傾聽,及時評價
每堂語文課上當學生發言時,我總是帶頭傾聽,決不做其他的事,不打斷學生的回答。對于一些精彩的發言,我會讓其他學生復述。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我盡量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
在對學生的習慣培養中,最少不了的一種評價:那就是表揚、鼓勵。哪些學生傾聽的特別認真,哪些學生敷衍了事,課堂上我總是邊上課邊觀察。對于前者我總是用最溫柔的表情、最動聽的聲音表揚他們,讓他深深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小學語文教學提倡教學自主、合作,探求的良好習慣
自主、合作、探求式的教學告訴我們教學的全過程都要讓學生參與,也就是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心靈,讓學生的心在語文的課堂上自由飛翔,“語文不是為考試,而是為人生”。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課堂教學角色的互換,調動學生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幫助學生制定自我評價語文的能力;合作學習采用討論式,爭論式,交流式整體形式的學習,充分發現學生學習語文的火花,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反思是人的重要智能之一,因為真正有效的體驗是自我反思,探求學習所看重的不是結果,而是研究過程中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的意識和習慣。小學語文教學如布魯納強調那樣“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研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在的知識。”“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從而獲得新的領悟。”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此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其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要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結合起來,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人們無論從事什么活動,總要受到動機的調節和支配。饑擇食、渴擇飲。擇食、擇飲的活動是由饑渴的動機激發起來的。在心理學中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這種內部動力我認為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即潛在動力。它是推動、引導、維持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力量。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穩定的興趣能使認識過程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得到加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使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說:“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為有效”,“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來”,“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探尋,深入研究。
四、探索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延伸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方式。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該轉變角色,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因此,教師要善于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能自主探索。
為了在語文課中能讓學生自主探索,我有時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探索環節,有時留一點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如閱讀《小鎮的早晨》時,當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并開始有了個人的感受、體驗和見解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習探究性閱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探究性的問題可以是:課文選取了那幾幅典型的畫面?寫小鎮的美為什么要選擇這幾個典型特征?側重點是什么?記敘的順序能夠變化嗎?在學習《虎門銷煙》時,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當年的鴉片給中國人民帶來什么樣的災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是什么?然后在引導學生聯系今天的現實進行探討:今天在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復燃,它的危害又表現在哪里?我們應該如何遠離毒品、拒絕毒品?讓學生聯系課文和實際,暢談自己的感受,提高認識和覺悟。
在合作探究的進程中,教師要當好“合作學習中的首席”這個角色。對于理解不準、不深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把它們作為問題提出來,和學生共同探討,關鍵處要做精當講解。
五、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的習慣
漢語是一門語言,朗讀是學好語文的基本要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大聲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生字詞的讀音,有利于學生詞匯的積累和拼音的標準發音,同時讓學生對句意和詞語的正確運用有促進作用,不論在做練習還是在書面表達方面都會有全面的提升,從而提高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小學階段特別是剛上一年級的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感到快樂因為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童話故事,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點, 鼓勵學生多拼拼音,大聲朗讀生字、讀句子、讀對話、 讀短文,盡量讀熟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正確的書寫順序。朗讀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積累詞匯,發展語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提醒學生注意語速、措辭、節奏、停頓等。要使學生做到有感情、發音到位、不出現唱讀或拉長音,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手段讓學生進行訓練,跟全班齊讀,分角色讀,跟著磁帶錄音讀,同學間相互比賽的讀等。用心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培養二十一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做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面向全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讓學生成為“會做人、會學習、會生存、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