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
摘要: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是凝聚著智慧的光芒和發現的艱辛的,更是充盈著樂趣 的。只要教師繼續在課堂上不失時機的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學生就會獲取到更多的知 識,鍛煉到更多的能力,我們今后的語文課堂也一定會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 奠定基礎”,還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小學語文課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角色,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機會 ,使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小學生在語文課上自主學習形式多樣,但都體現在做課堂的小主人。如在語文課上自學生字詞,敢于提出問題等等方面,這也是我們教師重點培養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創設情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傳統的教學理念使不少教師把課堂當作了展示自己的舞臺,在不知不覺中壟斷了學生的學習主權。而作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本應該具有自己支配學習時間的權利。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保證學生擁有自己支配的課堂自學時間,這是自主學習的關鍵所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安靜地自讀自悟的機會,真正落實從學習過程走向知識的體驗,達到自得的效果。
其次要確保全體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應避免由少數學 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悅,繼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參與下面的學習。對“學困生”還要有一個傾斜政策,不但要多給他們吃偏飯的機會,還要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
二、變換課堂教學方式,促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新課標的新理念,要求教學實踐的改變,教師也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來改變教學的方式。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斷變換課堂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模式,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在課堂中主動、大膽、盡情地動腦、動口、動手,自由發揮自身的學習個性,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通過學生的參與、互動、體驗和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以不斷提高,樹立學習主人翁意識。
1、營造開放式課堂,拓展學生自主意識。希爾伯曼認為開放式課堂包括空間上的靈活性,學生討論活動的選擇性,學習材料的豐富性,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教師要致力于還學生以心靈自由,發揮群體交互激勵機制,大膽地拓展課堂時空,創設“無拘無束的氣氛”,讓學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識轉化為自主學習能力。成功感是學生獲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來自學生思維的靈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時機地將其延伸為自主思維過程,拓展為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
2、創設情境式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學生在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學好基礎知識。其次要根據教材潛在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自由想象,讓學生在創設的課堂情境中,充分展開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國里遨游。
3、構建參與式課堂,培養學生探究參與式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的教學活動,老師讓學生直接參與課堂教學,包括學習計劃的制定,課堂討論題目的設計,發言提綱的編排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知的基礎知識,撰寫小論文,編演課本劇,評價影視作品等,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4、拓展自學式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學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教材,自做讀書筆記,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材,學全觀察,學會發現。突出強調學生自學課本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觀察問題的能力。觀察力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敏銳的觀察力是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
三、提供預習空間,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核心。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是輕易把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固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質疑,對書本質疑,對數學公式質疑,對課題質疑等,鼓勵學生勇于發現問題。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結合我鎮推出的“質疑·引探”式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我首先出示課題,讓學生對課題提出疑問和想知道的問題,
學生提出:“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前面我們學過為了更便于計算,把圓轉化成長方形計算面積,那圓柱可不可以也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這些問題都是本節課的重點知識,由于引起了學生的注重,他學起來也就會更認真。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和把握知識。每次上新課前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預習,讓學生質疑質疑,把有疑問的地方和不懂的問題寫在提問本或課本上,在學生預習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質疑。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疑問和驚異開始。”質疑可以促進學生的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的發展,學生一旦有了疑問就很想找到問題的答案,他的求知欲也更強烈了,同時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自主探究的氛圍。
總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是凝聚著智慧的光芒和發現的艱辛的,更是充盈著樂趣 的。只要教師繼續在課堂上不失時機的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學生就會獲取到更多的知 識,鍛煉到更多的能力,我們今后的語文課堂也一定會煥發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