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們已經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培養21世紀新人才的關鍵,而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關鍵在于加強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造思維;教學培養
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們已經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培養21世紀新人才的關鍵,而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關鍵在于加強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一、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創新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力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已成為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生動、精彩的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在較短的時間內思維活躍起來。因此,教學要根據課堂的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征,來創設具有童趣的故事情節和游戲,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筆者在教《晏子使楚》一文時,教學程序上作了如下的安排:先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動作和語言,然后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并告訴學生在動作上可適當發揮。學生開始較為膽怯,但在筆者的鼓勵下,一學生上臺后將晏子的行為進行了一番變通,他的表演不算出色,但卻引來了陣陣掌聲。這就說明學生對這種“叛逆”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贊同或者說至少是不反對。學生們情緒高漲,在臺下不斷地演示著自己所想象的動作和語言。老師對學生思維的變通給予了及時的肯定。通過上述過程,學生全方位感受到了課文的內容,從表演的對話、行動中,感受到了晏子的大智大勇,三次反駁楚王,最后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學生的興趣昂然,整個教室充滿了歡樂氣氛,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同時也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興趣正濃的時候,筆者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楚王再用別的方法侮辱晏子,晏子又該怎么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又圍繞這一話題開展了熱烈的討論。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創新資源,我們如果能夠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來營造氛圍,巧設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創新的興趣,且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及時鼓勵,哪怕是一點點的閃光,也不遺余力地捕捉,給予充分肯定。
二、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創新活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要讓生活走進課堂。實踐中本人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1、組織辯論。創造性思維,是只有在智慧與智慧的碰撞中才會綻放出來的。組織辯論,選題很關鍵。針對小型課堂辯論的特點,選題不宜太艱深,但也要有一定的深度,以便小學生有研究閱讀的興趣。當一批富有個性的小學生走到一起的時候,由于每個小學生的起點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進行研究的方法不同,以及分析問題的水平不同,就必然會產生不同的,甚至對立的看法。
2、故事擴充法。故事擴充也是同學們喜歡的一種創造型任務。視聽相結合,讓小學生了解故事大意,然后通過小組學習讀懂故事,借助字典、圖片和上、下文意思猜出生詞的含義。最后開展小組討論,把故事充實完整或新編。小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調動他們已學的詞匯、語句,互相配合,你一言,我一語,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故事補充完整。
3、做調查。做調查是課改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在學習這方面的課文后,引導小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調查周圍環境污染的狀況。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出調查報告 ,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構想。開放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封閉式問題的缺點,答案遺漏較少,“強迫”性回答的可能性小,但也因而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同時,由于開放問題答案復雜多樣,使答案之間的可比性下降,給資料整理帶來格當大的困難。目的使小學生解放思想,理論聯系實際,積累生活經驗 ,豐富情感,擴大視野,增長見識,開闊襟懷,引發想象。
三、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發展創造性思維
主動參與學習是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能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表現。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作用,激發思維,發揮潛能,迸發創造火花。要獲得如此良好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就得營造一種主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創造一個有利于探索創新的學習情境,形成一種互動發展的學習格式。
在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熱情高漲中,學生會進行與眾不同的創造性描述,如荷花未開、半開、全開的形態各異,以及綠葉紅花的相互映襯,不同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語言表達。可見,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是語文教學 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方法。
2、引導學生在大膽想象中發展創造思維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同時,想象力也是創造思維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它是一種酶,能夠活化知識。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可利用課文中的插圖進行想象,或對課文情節進行補描,或對故事結尾進行推理,也可對文章細節進行拓展等;引導學生據圖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讓學生在思維的天空中盡情翱翔。
四、立足基本點:抓住教材,創設情景
“文章不是無情物”,它是一塊充滿情感的天地。情感是語文教學的命脈。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是以情動情、營造感動、啟迪悟性、開發靈性的極好素材,以此為切入點,同時,引用恰當材料渲染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入乎其內去領悟作品的深厚意蘊和表現力度,又能出乎其外去探求閱讀的規律和方法,激發起求知的欲望,產生濃厚的興趣,跨越地域、穿越時空去感覺生活的美好,領悟生活的真諦,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學素養,開發了學生智力和潛能,為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造性思維開辟廣闊的天地。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面對今天這個充滿著挑戰性、多樣性、新奇性的二十一世紀,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而且還要通過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在我們語文這門基礎學科上,讓廣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世紀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