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英
摘 要:小學數學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也在發生改變,傳統小學數學模式即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再鞏固知識,然而先學后教的教育模式改變這種思路。該教學模式涵蓋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后再串講教學內容和當堂訓練,有效創新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水平。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先學后教策略,望給予數學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先學后教 策略 教學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大幅度提升,教育也在此背景下不斷改革,各個學科教師充分發揮自身才能,在不斷探索實踐中構建“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方式,打破傳統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地位現狀,只單純扮演組織和輔導角色,一定程度還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先學后教”教學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需求
相關教育學者指出,在小學第二個階段基本以教師指導為主,學生已形成部分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可以看懂教材某些段落或查字典,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獲取新知識。然而學生難以把握閱讀整體性,如文章部分和整體、中心和段落之間的關系,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后才能理解掌握。如果教師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或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質疑反思精神,那么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反之,若忽視上述能力培養,發展更不知從何談起,甚至還會增加學生對學習厭煩性。事實上,很多小學教師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一直探索如何使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和質疑,但在課堂上依舊以教師講解為主,扼殺學生學習積極性,因而采取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1.2符合數學學科發展規律
小學數學學科是一門思維學科,但學生思維能力形成并非依靠著灌輸,需要閱讀、鼓勵、興趣和情景等方式。相關教育學者也曾指出,學好數學在于思考和興趣,先學后教是1982年提出的教育理念并經不斷創新探索與完善。無論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各個地區都開始廣泛應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改變傳統學生一言不發情況,點燃學生思維火花,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1.3兒童腦部結構發展需要
從兒童心理特點分析得知,小學階段學生腦部結構已經達到一定地步,額葉明顯增長,其發展和心理以及智慧行為有著緊密聯系。相關心理學研究得知,如果想要讓經驗影響腦部結構和技能發展,需要積極動腦和積累活動經驗。與此同時大腦皮質抑制機可以促進進步,幫助個體集中注意力,最重要腦部各方面技能發展可以使學生具備相應的抽象理解能力。教師就應順勢誘導啟發并為學生創設環境讓其去競爭、合作、表現、向上,有利于培養學生善良的心靈和集體主義精神。
2小學數學課堂“先學后教”策略
2.1先學措施
一般先學措施包括以下方面:①課前學習;即學生在教師上課之前先了解和熟悉即將學習的內容,學習時可以標注不理解的內容,了解整個知識后再返回分析不懂的內容,查找資料后進行解決。由于數學學科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因而對學生理解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而在課前先學中需要從基礎部分著手,再分層逐步學習,以此保證學習效率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先學并非集中于數學教材,還應在教案和資料的引導下深入學習,而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中應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通過自學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達到哪種學習目的。完成課前學習后再進行測試,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為課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②課堂學習;數學教師可以將一半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其自學,教師針對學生在課堂先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學會一邊學習一邊思考習慣,再結合數學案例解決課堂練習題。教師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注重維護課堂學習環境,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提高學習效率。當學生舉手提出問題時要及時解答學生問題并鼓勵學生敢于提問精神,更要注重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引導學生高效率學習。
2.2后教措施
先學后教中的“后教”則有以下幾點:①科學編排數學教材;小學生理解事物能力有限,因而需要教師詳盡的解釋教材內容。其中學案就是輔助教材教學的重要方式,更是學習總體思路,可以幫助教師細致解釋教材。小學生實際情況和數學學科自身具備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有一定差異,所以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編寫數學教材。開展先學后教教育模式可以分層次和有難到易講解教材,這種通俗易懂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更為透徹理解教材內容,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與此同時編排教材案例要結合學生日常生活感興趣事物,調動學生閱讀教材興趣,提高學習效率。②分階段教學;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也稱為概念教學,教師先概念性講解課堂上講解的內容,當學生了解知識概念后便能針對性學習,由此一來也能在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解重點和難點。以“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先揭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一頁情境圖并要求學生列出加法算式。之后揭示課題,教師先出示問題:“一共有多少扇窗戶?9+9+9=27。再出示:共有多少人?8+8+8=24。”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共同點后引出“相同加數”含義,再引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師再引導學生自學,主要讓學生觀察“有幾種不同的看法?并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為何這種加法算式可以運用乘法表示?”。在后教過程中更正學生在自學中存在的錯誤并提出問題:“乘法算式如何讀?”、“為何這種加法算式可以運用乘法算法表示比較簡便?”,最后再當堂訓練,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先學后教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標,逐漸成為小學數學主流教學模式,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并促使學生形成正確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興龍.淺談“先學后教”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12):60-60.
[2] 褚飛.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