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菲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要求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一方面實現知識教育目標,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結合語文學科特征養成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為高中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養提升提供助力。但是實踐教學結果顯示,高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思維上缺乏有效方法,因此我們結合教學實際實施教學方法改革。基于此,本文將分析高中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方法,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培養;語文思維
引言:
語文思維是指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的訊息,及時進行思考、探究,并結合實際給出自己的見解,并且可以適當有度的進行創新。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劣等的教師只是奉送真理、而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這不僅指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還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用指出新的思路,就高中語文教學來說,結合高中學生的思維特征培養其學科思維能力,是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和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和方法。
一、設置情景教學模式,深入理解教學內容
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思維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方法符合語文學科特點,不僅利于學生理解學科教學內容,也利于盡快將學生帶入課堂學習狀態中,總之,情境教學方法可以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并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1]。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主動創設教學情境,輔助教學目標實現,例如,在《雷雨》的課文教學過程中,我依據課文內容特點,創設表演情境,讓學生嘗試自己創編劇本然后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理解角色和創編劇本的過程也是鍛煉其思維能力的過程。這節課中,不僅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提升,也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式學習契機,這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客觀條件。
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受傳統單一教學模式影響,高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科教學過程中,依然無法擺脫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在思維訓練上不具有定向性,導致學生一直處于從屬地位,這樣的學科教學活動中,高中生思維缺乏發散性,這對其語文思維能力培養十分不利,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大,針對這些問題,當前的高中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師就需要合理選擇思維培養方法,將高中生作為學科教學活動的中心,擯棄傳統思想的影響,為學生提供智趣相融并富有想象空間的情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去引導學生從多方面角度探究人物的特點[2]。例如,曹禺的《雷雨》,作者用細膩的語言手法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動豐滿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人物之一——繁漪作為一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人,勇于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但是因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她始終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反復掙扎。教師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方法時,就可以讓學生從多方面分析這一人物,并可以通過話劇的形式編排出來,讓學生參與表演和討論,這樣將打破原來單一的思路,使得豐滿的人物形象在學生腦海里呈現出來,進而培養了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問題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也是語文思維能力的組成部分,創新型人才培養背景下,高中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積極尋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路徑,促進學科教學和創新思維培養之間的有效契合,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情況來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案,利用引導啟發和點撥指導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3]。教師對文章進行講解的時候,要適當地提出一些相關性的問題,開發學生的答疑能力,并讓他們學會自我質疑和自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他們能提出質疑問題的時候,也說明他們獨辟新徑,創新思維在主導他們的思維習慣。比如,在學習曹雪芹的《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創設問題,“林黛玉進賈府中去,賈府中每個人的社會百態是如何表現的?”學生就會給出一些答案,然后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和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林黛玉作為一個新的個體,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下,應如何才能處理好與新的群體的社會關系?賈府的繁華與富貴,體現出來的生活氣息很濃,但是每個人盡力討好賈母背后的原因在哪里?當今的社會與當時的家族背景又存在哪些相似之處?”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自己在考慮的時候,其創新思維也隨之跟著提高了。
四、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比完成基本的課本教學和應付考試取得好成績更為重要,因為辯證思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高低。作為語文教師自身要制定辯證思維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語文教學起到一個綱領性的作用[4]。在辯證思維理論思維培養的實踐過程中,要豐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發展。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勸學》,可以讓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一個系統的分析,分析它的意義所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這些詞句都從辯證思維的角度闡述了學習的方法很重要,學習的方式和思維應該靈活些。作者從學習的意義和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學生應該跟自己的實際學習生活聯系起來。
結束語:
綜上,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符合高中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要求,但是如何有效結合高中語文學科特點促進高中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發展成為我們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高中生需要積極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營造客觀的教育環境,促進高中生語文思維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鑫.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培養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5,21(24):174-175.
[2]史海英.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學周刊,2016,22(07):115-116.
[3]陳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1):154-155.
[4]凡芳偉.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11):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