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國
摘要:小學科學知識的內容較為抽象,科學知識雖然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現象,但小學生的認知淺薄,虛擬思維構建能力較為薄弱,面對科學的知識,總是被動的等待教師講解,單一化的解說模式下,學生的理解不夠深刻,記憶容易出現混淆,此時就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導入趣味化的元素,輕松的突破科學的教學難點,由淺入深帶領學生體會科學的內涵,感受科學的實用效果。教師可多層次的構建游戲的活動項目,調動學生的科學參與積極性,共同展開科學的探究。
關鍵詞:教育游戲;小學科學;教學;融入
引言:教育游戲應契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層次,滿足不同視角下學生的科學探究好奇心,改變以往固化的知識傳遞形式,在輕松的游戲互動中,導入科學的重點,摸索科學的要素信息,教師可通過游戲的導入,讓學生徜徉在輕松的科學活動中,感受科學的魅力,游戲打破了科學的沉悶性,為課堂填充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通過游戲,學生很快從被動的求知狀態轉化為主動的知識質疑思考,養成獨立的科學思考習慣,達成素質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的意義
1.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科學的知識較為抽象,小學生雖然對科學有自然的探究好奇心理,但對科學的理解過于淺顯,制約了學生的求知積極性,學生從一開始的有興趣,到逐漸的喪失信心,不僅對科學的探究欲望消減,就連自己求知的信心也逐漸被泯滅,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提出一起進行科學的活動,學生通常都較為被動,教師換一種思路,提出進行科學游戲,能夠再次的喚起學生的科學互動熱情,自然的推動學生走上主動的實驗、理論討論舞臺,辯證科學的有關定理,改變學生在課堂機械學習的狀態,可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
2.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
游戲互動在興趣的牽引下,學生逐漸的邁向自主的科學理解空間中, 此時為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做好了鋪墊,學生能夠依托游戲環節激發潛在的智慧,形成科學的創新意識,在科學的游戲中學生盡情的延展想象力,衍生自主的思維意識,游戲較為放松,學生更加大膽的表述,在課堂上勇于發言,他們的頭腦不斷運轉,在科學中逐漸塑造主觀能動性,超乎學生的輔導界限,自我進行科學的分析互動,強化學生的自主理解能力,由此促進學生的素質提高。
3.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科學的知識從傳統的照本宣科式講解,到游戲的滲透后,采取游戲的互動形式消弭乏味感,使得科學的知識更具豐富性,契合小學生的喜好,在游戲中拓展了學生的科學視野,學生的認知更加全面,以科學游戲幫助學生走出認知的誤區,同步化塑造健全的價值意識,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中,而是依托教材,使得教學的內容更加有趣和生動。
二、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融入措施
1.角色扮演游戲
角色扮演是一種將自己從被動條件轉化為主觀條件,從主體思維進行考量的互動模式,角色中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科學的內涵,對科學的理解由淺入深,游戲幾乎能夠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自我的進行角色代入,構建科學情境空間,打破了教材與教室的限制,學生的思維得到延伸。例如老師在講授《影子》這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選擇社會工作者的角色進行任務的推進,有的學生選擇工程師,有的學生選擇城管等,教師提出問題:“這個電線桿是不是不科學?他的高度等會產生危害影響嗎?他為什么建設在這呢?”城管立刻回答這位民眾的疑惑:“這都是工程師測算過的,你可以放心。”學生巧妙的將這個問題推給工程師,工程師又說:“這個該怎么算,我還得問問我的老師。”教師哭笑不得,但又很是佩服學生的想象力,他們不忘了給自己加戲,不會的地方知道要提出問題,教師此時進行解說,學生們都聽得十分認真,而后教師再讓工程師給這位群眾解說一下,扮演工程師的孩子利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解讀,測算其影長計算高度,扮演群眾等其他角色的人都紛紛較好,夸贊工程師真聰明。極大的調動了課堂的積極性。
2.建立學習小組
老師在教育游戲的實施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游戲當中,加強合作學習,提高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例如《沙土流失的模擬實驗》,老師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作為組長,然后各個小組開始進行沙土流失的模擬實驗。每個小組可以自由發揮,尋找原因,什么情況下沙土會出現流失現象。然后小組再對自己猜測的原因進行模擬實驗驗證,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沙土流失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并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
3.聯機知識競賽模式
知識競賽模式更多的體現了科學教育游戲的競爭性,讓游戲者在游戲內展開科學知識的比拼,讓學生在獲勝的渴望中盡力吸收科學知識。贏得了競賽的一方還可以獲得游戲內的獎勵。聯機知識競賽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可以提出問題,然后讓各方搶答,或者比拼誰在規定時間內答對的題目最多。由于小學生處于最活潑好動的年齡段,對于游戲競爭有著天然的積極性,聯機知識競賽模式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4.利用游戲實驗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對《有趣的磁鐵游戲》一課進行教學時,筆者首先通過課件播放了秦始皇當年利用磁石做成宮門防刺客的故事,以起學生的好奇心:磁石做成的宮門為何能防刺客?其奧秘在哪?接著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游戲實驗,交流并匯報實驗過程和結果:(1)"給磁鐵找朋友"的游戲,讓小學生動手觀察磁鐵可以吸引哪些"朋友",對哪些"朋友"排斥;(2)將磁鐵用木板、紙或塑料等物體隔開看是否能吸住鐵;(3)"懸掛磁鐵"游戲:把磁鐵接近收音機,讓學生觀察和傾聽其發音效果有什么變化,從而感受磁鐵對接收無線信號的影響;通過分小組做游戲,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論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體制機制在不斷地深化改革,對小學科學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課堂上的應用,對小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水卿梅.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2]金小燕.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亞太教育,2015,(12):32-33.
[3]高艷.如何運用教育游戲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觀察,2014,(11):85-87.
[4]章樺潔.教育游戲應用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才智,2015,(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