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剛
摘要:創設問題情境是構建有效課堂的主要途徑之一,利用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這對學生的主動學習具有很大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要應用目的就是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開始自主思考問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這樣的教學過程更符合新課程改革需求,對生本課堂構建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此,本研究將集中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
引言:
問題情境是教師基于數學教學內容而提出的問題或者隱含問題的情境,這樣的設疑方式有利于帶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創設正面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為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提供助力。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開端,我們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應該照顧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興趣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
一、立足經驗,體現童趣
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特點,我們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立足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體現童趣特征,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處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上也存在很大差異性,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牢固把握學上特點[1]。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時候,可以采用下述問題情境的創設:甲和乙兩杯水,水杯的容量相同,水杯中的水量也相同。在甲杯中加入半勺糖,在乙杯中加入同樣的一勺糖,問哪杯水會更甜?這樣的情景,我們可以采用多種互動的方式。第一種,實際操作。讓學生直觀地觀察與猜想,可以實際拿m杯子、水、糖給學生進行演示之后,讓學生嘗一嘗,最后得結論:相同的水量放糖多的水更甜。第二種,電腦演示的方式。在甲杯中有20克的水,加入了3克的糖。在乙杯中有25克的水,加入了4克的糖,問哪杯水更甜?這兩種問題情境的創設相比較而言,第一種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容易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得出結論,從而導人到本節課的主題中。
二、構建能借助舊有知識來進行新知識探索的情境
為了提升情境構建的有效性,有時候我們需要借助新舊知識聯系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降低知識學習難度,培養小學生的科學學習習慣。借助學生熟悉的舊知識引入新知教學,讓學生順著知識構框架自己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提升學科教學有效性[2]。比如,老師在講授“小數基本性質”的時候,在上課初始階段,老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200=20=2”是否能夠存在?通過什么方式能夠令他們成立?此時學生們往往會感到比較詫異,那么此時就可以將學生引入到理性思考當中,有一名同學提出,是否可以加上計量單位,如“200分錢=20角錢=2元錢”,受到這一提示的啟發,又有同學提出其它的單位,比方說“200毫米=20厘米=2分米”。對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改成“米”作為單位令其成立,并嘗試指引他們使用“小數點”,就有聰明的學生寫出了“0.200米=0.20米=0.2米”,老師再幫助他們去掉多余的計量單位以及“0”,就得到了“0.2=0.2=0.2”,此時學生們就能夠明白小數點的意義了,伴隨著這些問題情境的產生與進行,處理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就從舊有知識實現了向新知識的拓展。
三、創設抽象問題情境,化抽象知識為感性材料
數學教學材料的抽象性十分顯著,在教學材料向著感性方向轉化的過程中,學生結合自身的思維特點,通過比較、分類等思維活動來發現事物的本質,并最終總結出數學概念,體現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3],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征。小學教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烈,如果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借助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啟發,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更加濃厚[4]。如例題:一個班級組織春游,有40名學生參加,一名學生需要花費7元,250元夠不夠;到河邊17名學生想劃船,每個船上坐幾個人,租幾艘船?你將如何安排?這樣的數學問題和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符合,小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透過題干中的問題自主求解。
四、結合活動創設問題情境,加強實踐
實踐操作是眼、手、腦共同協作的活動,是將外部的動作轉化為思維和內部語言、智力的過程[4]。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自己動手去測量一下其事先準備好的若干不同大小圓的周長和半徑,經過多次的操作,許多學生都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即圓的周長總是比其直徑的三倍還要多一些,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和點撥,指導學生學習和記憶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這種以實踐活動為基礎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問題,進而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精神。除了在授課環節可以結合活動創設問題情境以外,在導入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實物操作。在新學期第一堂課的開始,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書包,并按照教師的要求從書包中找出制定的物品。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有的反應很快,有的卻拿東西拿的很慢,這是為什么呢?帶著自己提出的疑惑,學生開始了互動交流,教學操作的氛圍變得十分熱烈。
結束語:
綜上,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有效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提升小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是構建生本課堂的開端。基于此,本研究將集中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方法,希望可以提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時玉梅.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景的創設初探[J].讀與寫,2016,21(03):56-58.
[2]趙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少兒科學周刊,2015,11(12):105-107.
[3]譙元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方法[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4,12(05):189-190.
[4]孫金瑞.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方式探究[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4,21(09):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