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 要: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學校的根本任務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體、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 接班人,而完成該任務的基本單位是教學班。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學生是組成班級所不可缺少的元素。素質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生思想上的自主能力,文化上的自學能力以及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作為班主任只有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掌握其規律和特點,教育工作才能對癥下要,有的放矢。
關鍵詞:班級管理;德育教育;教育;班主任
班主任是學校校長,教導主任的有力助手,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系班上任課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和家庭、社會的橋梁,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學生是組成班級所不可缺少的元素。素質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生思想上的自主能力,文化上的自學能力以及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作為班主任只有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掌握其規律和特點,教育工作才能對癥下要,有的放矢。
一、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主導作用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班主任則是這支隊伍的主力軍,班主任的管理思想與方法決定管理工作的成敗。我認為班主任要做到:
(一)、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身教”對班主任工作來說尤為重要。班主任要為人師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師德,良好的品質教育學生,發揮“示范”作用,為學生樹立“立身做人”的榜樣,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做好學生的一面鏡子。
(二)、對學生充滿愛心。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這句教育格言我銘記在心。教師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種關心學生的感情,不要只是播種,還要培植種子萌發的幼芽,一點點澆水,施肥,它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在教育過程中,要主動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在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過程中理解學生。有了理解,我的愛也就有了基礎,愛永遠是教育的基礎。
(三)管理制度要公平。
現在管理學認為,上級要贏得下級的擁護就必須對下級一視同仁,力求做到公平合理。
班主任要贏得學生的擁護,是否也應當從中受到啟迪?當然,教師對學生的給予,不是物質上的,應該是精神上的,即把教師的愛,教師的期待,同樣的給予每一個學生,而不能旱澇不均,厚此薄彼。
二、重視班干部的培養
班干部是一個班級的領導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集體進行各種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組織者。要樹立良好的班風,班干部在班級活動中要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班級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學會管理,善于管理,做好班級工作。這樣班主任在處理班內問題時,可以得心應手,輕松自如。
三、抓好班級學風建設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完成這一任務的基本單位是教學班。因此,教學班的學習氛圍,道德行為制約機制的濃厚與完善是使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健康發展的關鍵。作為班主任必須把班級的學風作為從教的大事抓實。
(一)、營造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
一個教學班不是幾十個人的簡單組合,要使之成為一個集體,就要制定明確的目標,形成正確的輿論,營造良好的風氣。風氣看似無形,卻對每個學生影響很大。不良的班風一旦形成,就很難扭轉,所以班主任應盡早主導良好班風的形成。
(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學生只有在駕馭知識中體味到知識變成了力量,才能培養自己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哈佛大學教授華德納通過實踐研究證實:人類至少有七種不同的智力形式,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動力智力和人際智力。在教學中只有注重智力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建筑在穩定增強的基礎上。學習本身就是一場革命,由被動學到主動學要經歷習慣、意識、情感的重大變化過程。因此,需想方設法遷移默化地開發學生智慧的源泉,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感,使之學得更快、更多、更好。
(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還在于鼓勵、喚醒、鼓舞。”積極的激勵包括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這是對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肯定的一種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對學生來講,表揚、鼓勵多于批評、指責,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當一個人的行動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和別人對他的要求評價相抵觸時,這時,他可能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他有可能采取歪曲和回避真實情感的方法,以緩和自尊的需要與自身體驗之間的矛盾,其結果是喪失了自我而導致自我心理混亂出現失望壓抑和苦悶的負面情緒,其成長潛力也全部削弱,導致適應困難或心理病態的發生。所以,一定要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堅持以表揚為主的工作原則,尤其是對后進生的學生要善于從“閃光點”上發現調動其積極性的主體因素,做過細工作,將“閃光點”變為“閃光面”。
四、做好差生思想轉化工作
一所學校或者一個班級,總是難以避免出現紀律方面的問題,如果都用懲一儆百的方法給予處理,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更不能輕易地令其退學或變相退學,法律是不允許這樣的。夸美紐斯說:“學校是造就人的工場”,身為教育者,有責任遵循受教育者思想矛盾的轉化規律去“造就”人。受教育者心理、思想的矛盾運動是其思想、品德發展的根本動力。這個矛盾,集體表現為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現有道德水平之間的矛盾。任何外界教育影響都要通過受教育者自身心理、思想的矛盾和運動而起作用。我在學校實施德育的過程中,遵循這個矛盾轉化規律,利用情、知、意、行和諧統一的教育方法,轉化那些所為的“差生”思想,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班級管理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班主任工作需要我們進一步摸索和探討,班級管理這門藝術也會不斷地閃爍出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魏書生著/——2版,班主任工作漫談、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年4月。
[2]魏書生著/教學工作漫談、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年5月。
[3]于源溟著/教學激勵最優策略論—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2年7月。
[4]柯曉楊著/小學班集體建設與活動—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