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鴿
摘要:本文主要以初中化學為研究對象,對化學實驗的教學作用進行了重點分析。主要從學習興趣激發、觀察能力培養以及思維能力拓展等三個方面分析了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和效果,以期為初中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作用
作為初中階段尤為重要的學科,化學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其課程教學中的化學實驗也至關重要。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實驗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還能在不斷幫助學生進行新知識吸收、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推動和促進學生原有知識的驗證、夯實以及鞏固。故此,現階段的初中化學教學,應該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重要作用,使得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加強。
一、化學實驗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用
就初中學生而言,其情況相對較為特殊。因為這些學生正處于一個對新鮮事物具有快速接受能力和強烈好奇心理的年齡。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其學習的基本動機便是滿足自我的興趣愛好或是好奇心。所以,化學實驗中,那些光怪陸離、千變萬化的現象,正是引發學生強烈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優勢所在。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進行化學教學,便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化學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
對此,初中教師可以借助情景教學這一方式,充分發揮化學試驗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紫色石蕊遇酸變紅、遇堿變藍這一特殊情景對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種特定的化學現象,但是在學生不理解這一化學原理時,其表象便只是一種有趣的現象或情景。通過這種有趣的情景或現象凸顯,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這一現象的探究欲望,故此,其學習興趣便隨之而來,學生對化學知識和化學原理的理解和記憶也會深刻許多。
二、化學實驗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作用
分析初中階段編寫教材的所有化學實驗,其基本特點不外乎一點,即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多重感官,如眼、耳、口、手、腦等進行化學實驗現象變化的感受和觀察,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感受研究事物和研究對象的各種客觀屬性,以實現一個特定化學反應的全面、客觀、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故此,在化學實驗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使其積極利用自身的多重感官進行實驗觀察。這樣不僅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對化學相關知識的感性認知,還能不斷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不斷融會貫通和夯實鞏固。
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作用,初中教師應該對進行邊講解、邊示范的教學模式。如此,便可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主觀引導,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和加強學生在化學實驗各環節的觀察和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對學生進行試管加熱講解時,就應該在講解理論操作要點的基礎上,同步進行試管夾沿著試管從下往上穩定上套,并于試管三分之二處固定夾穩的實踐操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對其他錯誤操作,如試管夾從上往下套入、試管夾夾在試管三分之一處等,進行演示并解釋其錯誤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便會充分調動自己的五感進行觀察和感受,由此,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升和培養。
三、化學實驗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作用
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化學思維培養和發展極其重要。作為化學學科的教學核心和重點,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化學實驗的不斷刺激和促進。也就是說,化學實驗在本質上對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拓展有著很大程度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故此,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努力抓住每一個合適的教學機會,幫助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積極的觀察、分析、討論、判斷、概括以及總結等,以此使得學生思維能夠得到從表象晉升到本質、從感性上升為理性的科學認知。這樣,學生的認知能力便可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加強,其科學正確的思維習慣也會隨之而形成。
對于上述言論,可直接以化學知識中《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知識為例,進行教學實踐。在該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該知識節點的基本教學目標進行問題提出,如“該化學反應過程中,從質量方面進行考慮,生成物和反應物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以這一問題為切入點,教師便可要求學生進行“白磷燃燒”這一化學反應的質量測定。通過實驗操作和結果分析,學生自然而然會產生“質量為什么減少”的疑問。此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進行客觀分析,并解釋質量減少的部分屬于反應后產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由于這兩種物質會自然逸散到空氣之中,無法稱量,故此產生產生質量減少的現象。經過這樣的實驗分析,不難探索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客觀性質。
結束語:
化學實驗作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無論是對學生而言,還是化學本身而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故此,初中化學教師進行化學實驗時,應該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對學生各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以此實現學生化學成績的有效提升,同步實現初中化學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李奇.淺談如何提高“走進化學實驗室”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與效果[J].教師,2012,2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