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要: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十分必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踐教學要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兩者緊密結合,構成一個體系,這對于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內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社會實踐,然而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理論課成績相對差一些,他們對思政課學習熱情不高,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思政理論課是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而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把課程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并把其內化為學生個人思想素質并轉化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1、是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客觀需要。高等職業教育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其獨特的個性特征。具體表現,一是職業性,以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二是應用性,高職院校根據市場崗位實際需求,為企事業單位培養各種合格的生產、管理、建設及服務等職業人才;三是地域性,高職院校的根本職能是要為本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服務。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把學生培養成其職業崗位的社會人,而實踐教學則必然成為高職院校培養真正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2、是適應高職院校思政課特點的教學方法改革的需要。相比其他學科,高職院校思政課既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又強調能力培養,具有開放性、時代性等特點。思政課的這些特點要求思政課教學必須要與社會實踐相聯系,充分開發、整合、利用實踐資源,把理論付諸于實踐。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非觀,并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價值觀。
3、是適應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因材施教”的需要。相對普通高校來說,高職院校學生高考入學分數普遍不高,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性不高,受社會消極影響較大。與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相比,高職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具有較高的就業憂慮度,對思政理論課會認為學而無用,從而對其產生抵觸、排斥和厭學的情緒。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偏好實踐、實際操作類課程和因文化理論水平較低,而較能接受實踐教學的特點,思政課教學必須大力開發、整合和利用實踐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體會、領悟和把握思政理論課的理論內容。
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統一。一些高校領導、專業課教師和相當一部分學生都認為思政課對于學生以后走上社會的幫助并不大,甚至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而一些思政課教師自身也普遍存在著思想觀念陳舊的問題,往往強調課堂的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主要是怕實踐教學組織起來麻煩,同時還要承擔一定的學生安全責任,所以都不積極主動。這些認識的偏差必然阻礙“兩課”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
2、規章制度不夠健全。思政課實踐教學涉及全校各系、各年級和各專業的學生,如果沒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則必然導致實踐教學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缺少管理和監督,也很難取得實效。在思政課教學中,實踐教學往往被看成理論教學的補充。課時少、組織實施不規范,這導致實踐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很難得以發揮,必然影響實踐教學的實效。
3、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軟資源利用不足。思政理論課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安排適合學生的實踐教學內容,或者把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特點編成一系列的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程,使實踐教學內容能對學生產生生動的感性認識,在實踐中體會和領悟思政課的理論精神,但是當前鮮有老師能做到這點。實踐教學的方法也不夠多,目前普遍采取的有社會實踐報告與調查報告兩種形式。
三、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對策
1、更新思想觀念,提高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首先,學校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對于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只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才能制定、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并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其次,思政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投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探索研究中來,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2、健全規章制度,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力度。首先,必須把實踐教學納入到日常教學管理的范疇,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計劃,嚴格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成績考核。其次,要制定各項相關的規章制度,檢查和督促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際開展情況,保證實踐教學有計劃、有步驟、有序地開展。再次,要形成對實踐教學定期評估和交流機制,探索切實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并積極加以推廣。
3、建立實踐基地,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建立實踐基地是衡量思政課教學整體狀況和效果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思政課教學評估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實踐基地的建立應該本著與理論教學相適應和“就近”原則。把實踐教學盡量安排在學校所在的城市及周邊地區。比如,城市的博物館、紀念館等,學校還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也可以與專業實習、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從而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
4、完善考評體系,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我評價,給學生以價值的自我肯定感,引導他們樹立對實踐教學的興趣和信心;其次,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引導形成相互學習、相互監督的氛圍。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