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李萬忠
摘要:游戲作為幼兒教育區別于小學教育的一種特有的教育手段,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游戲對幼兒智力、社會性、情感等的發展有促進作用。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最為幼兒喜愛,最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因此,游戲對幼兒良好個性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互動游戲;留守兒童;個性培養
人的個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而3-6歲是個性發展的第一個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是幼兒個性自發形成的關鍵期,善于把握這個時期,對幼兒施加影響,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就可為幼兒未來個性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應從幼兒期開始。
愛玩游戲是每個幼兒的天性,游戲一直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兒童,人們對游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對游戲的利用也越來越充分。游戲在幼兒一生發展的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的變遷,父母外出務工,幼兒時期就缺乏父愛和母愛,致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的創傷,家庭的隔代教育無法實現心靈的溝通和交流和幼兒思想的共鳴,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就會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比如:膽怯、倦怠、自卑、消極的性格、興趣的狹隘等等,從而妨礙幼兒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個性的發展。怎樣才能培養留守兒童象正常孩子一樣具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呢?我覺得互動游戲可以使留守兒童情感真切,有利于他們良好個性的培養。
一、互動游戲可以可以使他們獲得關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形式,它接近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理需要得到體驗,所以以游戲的形式培養幼兒個性易被幼兒接受。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游戲中成長,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使他們每天都把自己快樂的融入游戲中,去探究自己喜歡的東西,并通過自己去親身體驗和完成某些事情,他們在游戲中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同時,互動游戲對兒童智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兒童情感的滿足和穩定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游互動戲還是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和克服情緒緊張的一種手段,游戲還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以及身體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從而更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個性。
二、互動游戲是構建父愛和母愛的橋梁
在幼兒階段,游戲在幼兒的生長發育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過程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途徑,兒童在游戲中自主的游戲,也是在游戲中學習成長,游戲是幼兒的一種基本活動。所以,游戲活動中的情感是最真切的,最能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也是最容易被幼兒所接受的。這樣,互動游戲對留守兒童就顯得更為重要。人的一生最大的幸福不過于享受真切的父愛和母愛,教師在互動游戲中時時給予孩子關心、照料、體貼和呵護,讓孩子象融入父母般的懷抱,享受父母般的溫暖。在實際教學中,還真有幾個孩子向我發出小羊羔般的哀求:“老師,我叫你‘媽媽好嗎?”。
三、互動游戲可以更充分發揮游戲的價值
(一)開展互動游戲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及克服困難的品質
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個問題,并努力地去弄清楚問題,這種個性是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游戲的組成部分,游戲的魅力正在于它對幼兒構成的挑戰性?;佑螒蚩梢允顾麄儷@得最大限度的可能。
(二)開展互動游戲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性格是表現在個人行為和態度方面的重要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意志、情感、道德和智慧等方面的品質。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喜稱贊、喜成功,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為主的年齡,而游戲能滿足他們這些特點。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饒有興趣地再現現實生活,對教師的啟發誘導容易自然的接受,游戲一個方面可以給幼兒充分的機會發展自主的性格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各種規則的限制,使之與德育心理互相聯系、互相滲透。
(三)開展互動游戲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富有探究精神的人,往往在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尋根問底弄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這是他們取得成就所需的精神之一,而互動游戲活動則有利于培養這種精神,因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游戲的一部分,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發展的一種基本能力,互動游戲活動可以更好地培養這種能力。
總之,任何人的孩提時代都是在游戲中度過的,游戲是最適合于幼兒的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游戲是幼兒的一種權力,它不是單純的娛樂活動,而是對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如何讓我們身邊的留守兒童的身心真正得到健康發展,使他們缺失的情感得到彌補,還有待我們幼教工作者不斷的工作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琪.論構建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體系[J].新西部.2010(05)
[2] 張克云,葉敬忠.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網絡的特征分析——基于四川省青神縣一個村莊的觀察[J].中國青年研究.2010(02)
[3] 李志凱.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9(04)
[4] 劉杰,孟會敏.關于布郎芬布倫納發展心理學生態系統理論[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9(02)
[5] 宋淑娟,廖運生.初中留守兒童一般生活滿意度及其與家庭因素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 2008(08)
[6] 任寧,沈莉.小學農村留守兒童孤獨感現狀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