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陽 姚琦 龐毅玲



【摘 要】本文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對建筑BIM技術應用方向的課程體系進行探索與構建,進而為依托現代學徒制培養建筑領域BIM技術應用的高技能應用人才提供堅實的保障。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 BIM技能應用型人才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077-03
現代學徒制是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為基礎,將現代職業教育與傳統學徒制培訓相結合的,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學生(徒)專業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當今國際社會,現代學徒制是解決青年就業問題、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是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關晶等研究者在對比分析發達國家的現代學徒制后指出現代學徒制具有以下幾個典型特征:國家戰略層面的制度管理;多元參與的利益相關者機制;以企業為主,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徒為主的雙重身份;統一規范的教育培訓標準;與國家資格體系融通。李軍等研究者在此基礎上,提出現代學徒制的深入實施需針對現代學徒制的典型特征重構課程體系,通過構建與國家資格體系融通的統一規范的教育培訓標準,以適應由學校教師,企業兼職教師(師傅)共同承擔課程教學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由此可見,課程體系的構建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訓模式實施的一項核心工作。
建筑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構件建筑數字信息模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BIM作為應用于建筑領域的一項新技術,市場的巨大需求呼喚更多的BIM技術人才從事這個蓬勃發展的新行業。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緊跟建筑市場的發展趨勢,以開展現代學徒制為契機培養BIM技能應用型人才,對建筑BIM技術應用方向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探索與構建,進而推動BIM技術在廣西建筑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一、建筑BIM技術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BIM技術相關研究學者的建議,BIM技能人才成長的路徑為:BIM建模工程師→BIM信息應用工程師→BIM項目經理。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在“校企聯合培養”BIM方向指導委員會的主導下,對不同規模、不同資質等級的建筑工程單位的職業崗位進行調研、分析,形成建筑BIM技術方向崗位(職業)崗位知識與能力報告,并制定BIM技術方向的專業課程考核標準和職業素質考核標準。
建筑BIM技術方向的人才培養以BIM技能應用與提高為主線,按照學徒準備期、準學徒期、學徒期等三個階段的先后邏輯關系,在與“校中廠”(深圳市廣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廠中校”(北京互聯立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的基礎上,設計相應階段的課程與教學計劃,對建筑BIM技術方向學生(徒)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培養具有“基本的工程能力+BIM技能+管理協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在建筑工程領域中承擔相關職責,創造出BIM技術應有的工程價值與社會效益。
二、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
高職現代學徒制以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遵循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原則,因此,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牢牢把握這一原則,構建符合BIM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的課程體系。BIM技術應用方向課程體系應關注以下幾個關鍵問題:(1)學校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安排BIM理論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術技能的學習,合作企業安排學徒直接參與企業真實工程項目的工作環節,在具體項目的實踐中提升職業技能;(2)依據BIM技術應用資格考試的相關標準,科學安排專業理論與實踐知識的構成;(3)相關課程的考核與BIM技術的崗位資格考核相融通,實現業務技能、教師評價與理論知識成績互認和銜接。圍繞上述幾個關鍵問題,在已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依據現代學徒制的特征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各環節的特殊要求,充分考慮人才培養各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融入學生(徒)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重構課程體系和制定課程標準,進而真正形成融合學生(徒)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的課程體系。
根據企業對BIM技術用人需求和相關崗位工作資格標準,以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在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參與下,構建了以理論課程體系“德育與公共基礎課程+建筑工程專業基礎課程+BIM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體系“建筑工程專業基礎實訓+BIM專業能力實訓”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的兩大課程體系。其中,理論課程體系中的課程主要由學校教師講授,部分實踐操作的課程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講授。實訓課程體系中建筑工程專業基礎實訓在學院實訓基地完成,BIM專業能力實訓在“校中廠”完成,BIM職業能力綜合實訓在“廠中校”完成。本課程體系是為了實現BIM技術高技能人才培養特別量身定制,充分體現了BIM高職教育的“高等性”和“職業性”。課程體系詳見圖1。
三、現代學徒制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
根據企業對BIM技術用人需求和崗位工作資格標準,在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參與下,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德育與公共基礎課程+建筑工程專業基礎課程+BIM專業課程”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的理論課程體系。其中,德育與公共基礎課程為公共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徒)的綜合素質;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分為建筑工程專業基礎課程和BIM專業課程專業兩大模塊。
如圖2所示,建筑工程專業基礎課程涵蓋了建筑工程技術傳統的建筑識圖構造基礎,結構設計基礎,項目管理基礎,施工管理基礎,成本管理基礎等五大模板,旨在培養學生(徒)的制圖識圖,計算分析,施工管理等專業能力,每個模塊下對應的課程均由學校教師講授。
如圖3所示,BIM方向專業課程體系是BIM技術應用方向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旨在培訓學生(徒)BIM技術相關軟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其涵蓋了BIM技術應用中的模型建立、項目施工管理、施工動畫、BIM綜合應用等四大模板,每個模塊下對應的課程均為BIM技術應用過程中所涉及的Revit、Project、Navisworks、Lumion等常用軟件。BIM方向專業課程體系偏于實踐,因此,為提高授課效果,課程講授的內容以任務為導向,嚴格制訂了符合學生(徒)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的BIM課程內容,課程的學習在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
四、現代學徒制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實訓基地的建設
(一)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訓課程體系構建。實訓課程是高職教育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關鍵環節,也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建筑工程專業基礎實訓+BIM專業能力實訓”框架,其中,建筑工程專業基礎實訓相關課程在學校實訓基地完成,BIM專業能力實訓在“校中廠”完成,BIM職業能力綜合實訓在“廠中校”完成。
如圖4所示,建筑工程專業基礎實訓涵蓋了認識實習、建筑施工圖設計、鋼筋算量實訓、模板設計、施工實訓等傳統的實訓課程,主要培訓學生(徒)的專業技能;建筑BIM專業能力實訓則包含了Revit、Project、Navisworks、Lumion等四類軟件的綜合應用,建筑BIM專業能力實訓課程完全基于企業的真實項目,因此相關課程的學習需在企業師傅的帶領下完成。
(二)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訓課程高效開展的重要保障,是實訓課程體系的“硬件”。基于現代學徒制建筑BIM技術應用方向要重點建設“校中廠”和“廠中校”兩個實訓基地,其中“校中廠”的作用是學校引廠入校,將企業和工廠搬進校園,合作建立實訓實習基地;“廠中校”作用是指安排學生(徒)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由企業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承擔并完成一部分教學工作,并進行考核。
1.“校中廠”實訓基地建設。“校中廠”的培養階段學生是以“在校生”的身份到“校中廠”參與生產實踐,以員工的身份進行管理,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是企業的員工。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學生(徒)身在其中可獲得巨大收益。一是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的結合緊密;二是能夠接受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雙重熏陶;三是學生(徒)通過崗位實踐,積累了工作經驗、提升了綜合素質。
在BIM技術方向的學徒制試點項目中,“校中廠”階段的培養工作被安排在第二學年,學生(徒)在完成校內理論課程的學習后,到“校中廠”實訓基地—— 深圳市廣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進行學習,在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動手能力的有機結合。因此,學校與廣泰公司需要加強BIM 技術中心的建設,一方面,需要完善BIM技術中心的硬件、軟件設施。根據功能需要和設備屬性,將實訓基地劃分為BIM技術實操區、復雜節點構造實體模型展示區、BIM技術應用討論區,并搭建在線學習平臺,以滿足校內試點實訓課程的教學需要。另一方面,技術中心的軟件系統應遵循BIM技術的職業周期,涵蓋建筑、結構、水電、暖通、施工管理等方面內容,從而為學生(徒)學夠職業技能,或進一步拓寬職業技能奠定良好基礎。BIM技術中心(即校中廠)的軟件系統構成如圖5所示。
2.“廠中校”實訓基地建設。“廠中校”的實習培養是現代學徒制實施的最后一個環節。該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接觸真正的實踐項目,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加入企業的工作環境中,以真實項目為依托,學生(徒)在相對應的專業崗位上充當師傅的幫手。在實踐過程中,使理論知識得到升華,使專業技能得到錘煉,因此,這一階段的培養工作,對學生自身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的形成是重要的環節。
“廠中校”的實訓基地建設要充分合理利用合作企業的現有資源,合作企業要履行相關協議,為學生(徒)的實習建立相關管理制度,提供基本的工作條件,并確保學生(徒)的工作專業對口。在BIM技術方向的學徒制試點項目中,“廠中校”階段的人才培養工作安排在第三學年,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將與北京互聯立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開展此項工作。一方面,由學校提供兼職教師崗位,合作企業負責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師傅,在真實項目實施過程中,給學生(徒)安排實習崗位,確定工作職責,在師傅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分配的工作。另一方面,學校派遣教師前往合作企業掛職鍛煉,在企業實踐環節與企業師傅對實習學生(徒)進行聯合指導。
五、結論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而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是人才培養方案具體落實的關鍵環節。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筑BIM技術應用方向)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施過程中,根據BIM技能人才成長路徑的崗位需求,明確企業各崗位特征、工作內容和需求,構建科學合理的建筑BIM技術應用方向現代學徒制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同時,教學組織以課程體系為核心,學校和企業合作進行學徒的崗位技能培訓,進而為培養建設領域急需的BIM技術高技能應用人才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關晶,石偉平.西方現代學徒制的特征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1(31)
[2]李軍,何軍,李愛萍,等.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設計與實踐[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
[3]何關培.建立企業級BIM生產力需要哪些BIM專業應用人才?[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2(1)
[4]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2)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基于產教融合,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施——以建筑BIM 技術應用方向技術人才培養為例”(GXGZJG2016A019);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自籌經費一般課題“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研究”(2011C0201)
【作者簡介】李朝陽(1985— ),男,廣西天等人,講師,工程師,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助理;姚 琦(1968— ),女,廣東樂昌人,教授,高級工程師,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