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麗
摘 要:“家園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兒園一起為幼兒的教育問題做出努力,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老師和家長來分工合作,讓幼兒的成長成人具有時代意義。“家園共育”主要涉及兩個主體: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這兩個主體可以把幼兒園和家中的信息相互銜接,讓孩子們能夠愿意接受社會的禮儀和規則,除了在幼兒園學習知識和技能外還可以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為以后成為有素質的公民做基礎。
關鍵詞:家園共育;學前兒童;社會性
中圖分類號:G6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012-01
一、家園共育的相關概念
(一)家園共育的意義
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對幼兒發展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微觀環境,也是幼兒最早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有著其他任何因素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二)家園共育是發展學前兒童社會性的最佳途徑
有很多因素在影響著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兒童的社會發展的主要途徑有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同伴群體、大眾傳媒和其他形式。嬰幼兒期是指兒童從出生到六、七歲,這不僅是孩子們的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階段。孩子在這個階段最依賴的是家庭和幼兒園。兒童從出生的時候首先接觸的最小單位是家庭,父親,母親,以及基于婚姻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血緣關系,他們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對幼兒起著特定的社會規范,讓他們接受影響,家庭是兒童最早的和最直接的社會,在社會性發展非常重要,對兒童社會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學齡前兒童在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廣泛,是啟蒙教育,要充分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幼兒,引導孩子在生活中活潑,積極動學習。
二、家園共育促進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缺乏指導
兒童社會化是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在心理學界受到特別的注意。雖然心理學對社會化的研究在中國起步較晚,但進步很快,但兒童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地方:幼兒園和家庭對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從幼兒教師和家長的訪談中了解到,學齡前兒童的社會性問題,大多數父母說這個概念是比較陌生,但了解到以后,愿意配合幼兒園,幫助孩子提高社會性問題。
(二)對家園共育與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發展的關系認識不深
隨著人們對教育觀念的改變,家園共育的觀念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缺乏對兒童的社會性了解,導致不管是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還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都沒有能夠有針對性的發展孩子的社會性。對于事實上有助于幫助孩子發展其社會性的活動,也依附于其他的考慮。實際上“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
三、家園共育對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具體影響
(一)家園共育與學前兒童社會認知的發展
社會認知是指人們在社交關系中,作為學前兒童,他們還沒有這種認知和理解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和推理的能力。在這個階段的兒童只是一個個逐漸區分社會對象的過程,這個過程有認知發展的普遍規律,所以,這就需要家庭和教師共同來完成讓兒童對社會認知方面相關知識。
(二)家園共育與學齡前兒童社會情感的發展
家園共育能夠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良好的社會情感,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情感的發展過程,在兒童還在慢慢形成自己的情感時,家庭和教師共同把良好的影響傳遞給兒童,讓他們有良好的道德情感情操,可以在以后成長的道路上有更好的提供良好的素質。
(三)家園共育與學前兒童社會行為的發展
社會認知與社會情感的發展是兒童社會性行為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性行為分為親社會行為(謙讓、幫助、合作和共享等正能量)和反社會行為(說慌、逃學、偷竊、欺騙、故意揭亂等),滿滿的正能量是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良好的保障作用,親社會行為和反社會行為影響著兒童人格和品德的發展,是兒童社會成長的重要指標。
四、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理論設想與對策
(一)教師與家長建立相互尊重和彼此信任的平等關系
教師和家長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總的目標是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作為一種無私奉獻的職業,在兒童的成長中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作為一種平凡的職業,每天由點點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組成。特別是幼兒園教師,他們是兒童的啟蒙老師,所以就需要對自己嚴格的要求,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使自己成為“愛”與“責任”并存的優秀教師,來贏得家長的尊重和信任,從而共同來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因為教育都是離不開家長的相互支持,因為幼兒園工作繁瑣細致,每天幼兒園教師的勞動比較細致,工作時間長,安全責任比較重,甚至下班后都在忙于工作,家長應該感謝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培養,積極主動地在他們的力量內為共同幫助幼兒健康的成長。
(二)提高幼教工作者的認識
幼兒園應該以開放的思想和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家長開放的相關政策,要隨時讓家長可以參觀幼兒園,因為家長來參觀幼兒園不會給兒童的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培養,相信做到這一點,會促進幼兒園和家庭的友好發展,也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同時也讓家長提高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多一點認識。
(三)增強家長的主人翁意識
園長、教師可以向家長多宣傳幼兒園的一些活動,因為在幼兒園家長也是幼兒園的主人,這方面的宣傳可以用“家長講座”、“家長會”、“家園小報”、“家長園地”的形式來向家長傳達,讓家長感覺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同時傳遞他們的來訪幼兒園是隨時歡迎的,他們提出的寶貴意見對幼兒園的園長以及所有教師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創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和幼兒園環境
一個融洽、和諧的家庭對于兒童的成長都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良好的氣氛可以為兒童的情感帶來好的能量。夫妻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兒童的身心健康,作為父母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就不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甚至長期如此,孩子就會對婚姻的價值觀都會有不正確的認識。
五、總結
學齡前教育專家方明曾經說過:“家庭教育與幼兒教育就如車兩輪,必須同方向、同步調前進,才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從教育的理念上來看,“家園教育”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和互動,使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家庭教育也延伸到學校,實現教育理念的跨越式創新。所以,幼兒學前的成長應該是由父母和幼兒園一起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前氛圍,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幼兒園)
參考文獻:
[1]楊曉娟.論優化家園共育的途徑和方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
[2]趙夢嬌.關于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研究[J].求知導刊,2014(07).
[3]胡碧霞.試論家園共育的實踐模式[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