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珍茗+杜志云+郭清泉

[摘 要] “功能性化妝品”作為一門以化學為基礎的通識教育課程,在教學中采取傳統教學與實踐體驗式教學、問題教學法(PBL)、項目討論式學習法和案例教學法相結合,進行創新“多模式”教學改革,有效的增強了課程的教學效果,為課程贏得了更高的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
[關鍵詞] 通識教育;創新多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12-0091-02
一 “功能性化妝品”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和特點
“功能性化妝品”是我校一門影響力較高的通識教育課程,擬在通過給對化妝品感興趣的大學生準確的,科普性的教學,介紹特殊功能性化妝品的基礎知識,幫助廣大愛美的學生掌握、豐富化妝品使用知識,洞悉化妝品全貌,以科學的角度看待化妝品,成為理智的化妝品選購者和使用者。作為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新興學科課程,與其研究對象一樣一直受到全校學生的喜愛。
在“功能性化妝品”通識教育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存在著課程教學內容繁多,學時偏少的問題,同時各專業學生化學基礎參差不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會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缺乏課堂參與的機會。而“功能性化妝品”課程是一門交叉學科,又是與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課程,學生的課程參與感很強烈,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都很容易在其中找到感興趣的內容并引發進一步探索學習的動力。因此,如何在兼顧課程基礎知識科學性介紹的同時,培養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的學習興趣,把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遷移的學習能力融入課堂,形成一種富有活力和新鮮感的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模式,一直是我們不斷探究的問題和追求的目標。
二 創新“多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實施
在總結了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后,我們在課程的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一些改革,將傳統講授法與實踐體驗式教學、問題教學法(PBL)、項目討論式學習法和案例教學法相結合,進行創新“多模式”教學改革,較好的處理全校選課學生文理差距帶來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既給中等基礎又上進好學的學生以最切實的幫助,又給基礎較好的學生以更多的啟發,給他們多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功能性化妝品”通識教育課程的創新“多模式”教學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 傳統講授法
傳統講授法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功能性化妝品”課程作為一門以化學為基礎的交叉學科,其中一些抽象、復雜等理論性較強的概念和內容,對與化妝品有關的皮膚學基礎知識,各類功能性化妝品的分類、機理及活性成分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以及每類化妝品學習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及要求等,采用講授法能將與課程有關的知識難點條理化和清晰化,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課程的學習狀態,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
2 實踐體驗式教學
“功能性化妝品”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針對傳統教學方法效果不佳的情況, 最佳的出路就是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精心設計教學實踐的內容和方式,構建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合理的比例關系。在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下,我們把“功能性化妝品”的課程實踐分為體驗式實踐和課外調研性實踐兩種類型:體驗式實踐內容如“卸妝油的使用方法演示” “不同SPF防曬產品的使用感官對比”“自制曬后修護面膜并對比使用功效”等,課外調研實踐內容如“超市中特殊口腔用品類型的調研”“如何識別不同化妝品生產日期及保質期標記方法”“廣東省特有防老抗皺食療方法調研”等,體驗式實踐能給學生直觀真實的學習感受,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洞察與總結的能力;調研式實踐教學具有啟發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吸引學生觀察生活,培養信息處理能力和獨立思考、比較判斷的能力。
3 問題教學法(PBL)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的課程教學模式,主要是指一種以真實情景中的問題為基礎的,讓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授課模式。通過學生積極地自我引導,解決問題,最終達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PBL教學法的關鍵是設計合適的問題,該問題最好既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又能與實際生活有關,同時問題應是開放式的,可以通過資料的查找獲得不同的答案,引起學生們的討論,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功能性化妝品”課程中介紹的清潔、保濕,防曬、美白,祛痘,抗衰、口腔、發用及除臭類特殊功效性化妝品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很容易在其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化妝品類型并開展后續的自主學習,因此我們針對每類化妝品都提出問題,如“某類化妝品的評價方法是什么?”“如何正確選購某類化妝品?”“某類化妝品存在什么樣的使用誤區?”“某類化妝品的實際使用經驗分享”等,還有“調研并分析我校學生化妝品使用習慣”“我校大學生化妝品購買渠道的建議”等,這些問題不但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緊密聯系,學生經資料查找、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結論能與教學目標相吻合,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遷移式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
4 項目討論式學習法
鼓勵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項目,開展個人學習、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在個人學習中,針對提出的問題,學生個人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利用文獻數據庫和相關參考書籍收集文獻資料,獲取與問題相關的最新信息;在小組交流學習中,交流個人學習成果,共享學習成果,培養清晰、簡要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學會協調矛盾并協商解決問題;在班級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時,由各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學習成果,鼓勵學生以PPT的方式展開交流與討論。在班級交流過程中,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和有疑問的地方對展示小組提出問題來互動交流學習。實踐證明,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具有培養學生表達、應答和集體協作能力的優勢。
5 案例教學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如在講述抗痤瘡化妝品的章節時,我們先提出一個患者案例,然后分析此患者患痤瘡的原因,在講述抗痤瘡化妝品的不同種類、有效成分、功效和適合人群后,讓學生討論患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的抗痤瘡化妝品,促使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組織語言并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從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三 創新“多模式”教學實施的成效
在通識教育課程中增加課外實驗實踐課程內容,在給學生傳遞基礎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生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將體驗式教學,PBL教學、項目研討式教學以及案例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結合,能有效引導不同專業同學在通識教育課程后進行遷移式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自2013年,我們將“功能性化妝品”通識教育課程的創新“多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成果應用于課程的教學以來,可以從每年學生的評價分數看出,新的教學方法獲得學生的認可,評教分數明顯提高(見表1)。表明此項改革的教學成果課程受到全校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的一致認可,使課程成為更受歡迎的一門通識教育選修課程。
同時,創新“多模式”教學改革下,“功能性化妝品”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與激發,由于課程課件、學生撰寫的優秀課程論文、PBL教學與項目討論教學成果以及部分課程視頻都放在課程建設網頁上,內容每年都會更新,一些已經修過課程的同學,甚至一些即將加入化妝品行業或已經從事化妝品工作的學生,還會登陸網頁查看最新課程內容,與課程組老師溝通聯系,互相交流學習。創新“多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使“功能性化妝品”通識教育課程贏得了更高的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謝珍茗,李永峰,余林.工科院校開展“功能性化妝品”通識教育思考與探索 [J].廣東化工, 2014, 41(5):183-184.
[2]杜翔云, Anette Kolmos, Jette Eselund Holgaard. PBL:大學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3): 29-35.
[3]謝珍茗,李永峰,余林.PBL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在“功能性化妝品”通識教育課程中的應用探索 [J]. 廣東化工, 2015,42(19): 185-186.
[4]顧家山,汪豐云,余妍霞,王素凡. “諾貝爾科學獎與科學精神 ”識課程的教學實踐 [J]. 化學教育, 2015(10): 8-11.
[5]沈昊宇,胡美琴, 劉哲. 開放辦學背景下化學類通識教育對大學生創新意識與批判思維培養的探索化學教育[J].2014(6):17-20.
[6]李長田.植物化妝品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大學教育,2012,1(10):96-97.
[7]楊洲.高校通識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教育探索,2011(11):59-60.
[8]逄索,朱軍文. “全面工程教育”理念中的通識教育思想解讀[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2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