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婕
摘 要:從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改革詞語教學構建學生詞語系統、擴展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積累欲、結合閱讀教學隨時進行課堂小練筆等方面研究如何讓學生樂于寫作,消除學生寫作畏懼心理,擺脫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狀況。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積累;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2-0040-01
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寫作能力又是前幾種能力的綜合運用。在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既可以鞏固學生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組織運用語言能力,還可以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可謂一舉多得。可是,現在部分學生對寫作并不感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無事可寫,無話可說,一上作文課就愁眉不展,產生厭倦寫作的心理。
一、要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
所謂認識,是指人的頭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就寫作文來說,認識也可以看作是人的頭腦對生活現象的本質意義的看法。如若學生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認識其本質的意義,材料關是不難攻克的。葉圣陶對提高認識能力曾有過精辟的論述:“通過寫作關,必須在認識方面下功夫,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有質料是首要的。”他還說:“識得深切,寫出來當然親切,識得淺薄,寫出來不免淺薄,一無所知,硬寫也沒法寫出。”葉圣陶將認識能力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可見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重要性。學生記敘文的作文材料,歷來提倡注意寫生活周圍的人、事、物、景,即寫身邊的人和事,寫自己目之所及的物和景。由于某些學生對自己周圍的某些事物缺乏應有的認識,很多有實際意義的寫作材料,就會白白地從他們的眼皮底下溜走。然而,有些同學則不然,在他們的筆下有無窮無盡的內容命題或自由命題。學生作文時,往往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一種是某些學生能寫出題材新穎、主題深刻的作文;還有一種是某些學生是“硬寫”作文,常套用別人寫過的材料,或報流水賬式的記敘;最后一種是某些學生一籌莫展,感到無內容可寫,“硬寫也沒法寫出”。
二、改革詞語教學,構建學生的詞語系統
“無事可寫”與“無話可說”這兩個癥結,后者體現得更為明顯。另外,小學階段是詞語積累的最佳時期,學生記憶力強,興趣易于激發,教師只要教得有方、導得有法,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詞語的數量。教師在教每課生字前,可以給學生出這樣一道預習題:查字典,看本課生字還可以組成哪些新詞語。上課時,組織學生比賽,看誰找得多,說得清。例如,在教“茍”字時,雖然這個字不太常用,意思也不好理解,但出乎意料,學生們紛紛舉手,舉出“一絲不茍”“不茍言笑”“茍且偷生”等十幾個詞語。不但如此,很多學生還能用這些詞語造句或講出相關故事。這種詞語教學,其實是引導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詞語系”。這比傳統教學的就字論字,就詞論詞或僅限于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效果要好得多。心理學也認為只有系統的知識,才是有益的知識。總之,通過這種詞語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詞語系,可以為學生作文中有事可寫、有話可說奠定“物質”基礎。
三、擴展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積累欲
教師在改革詞語教學的同時,更要把鮮活的句子作為材料,補充進各教學環節,誘發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興趣,激活他們積累的欲望。鮮活的語言,是指學生最愿意接受,又最需要接受的一些具有持久激勵作用的詞語或句子。例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教案本上可以準備“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寫作上了。”“橫眉冷對千夫子,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是血。”還要將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一些故事,也備進教案里。在教師把這篇課文內容講述完以后,補充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在書桌上貼上一紙條,“讀書三到:眼到、心到、口到”。遇到好的文章,他便讀一遍蓋一字,直到把十個字蓋完,才肯罷休。當教師問學生先生有的文章讀幾遍時,學生大聲說“十遍”。教師可以再次引導學生,這種讀書方法叫“反復品味法”。教師把這種讀書方法的要求向學生進行說明,課講完了,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課文上的字、詞、句,更有非智力因素,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學習方法,還有一系列充滿活力的句子。這樣就把課堂教學搞活了。課上完了,學生們意猶未盡,找了更多魯迅先生的名言和故事,抄錄在摘記本中。
四、結合閱讀教學,隨時進行課堂小練筆
對于每篇文章的分析,不僅僅讓學生掌握文章中的字、詞、句,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同時也要讓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思路,并應用于自己的寫作實踐。例如《海濱城市》一課,作者先介紹海濱,再介紹小城,分別從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腳踩上去的感覺等多種感官來寫。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運用此方法按一年四季的順序寫《可愛的家鄉》,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長期詞語、句子的積累,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會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消除學生厭倦寫作的心理障礙。當然,只有這些還不夠,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一項綜合工程,還要讓學生具備熱愛生活、提高認識、掌握方法和端正態度的品質。教師要克服困難,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利用課堂資源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樂于寫作。
參考文獻:
[1]謝海虹.善于閱讀 樂于表達 享受創作——淺談小學生習作指導[J].吉林教育,2013(19).
[2]吳桂賢.鼓勵個性張揚 彰顯作文特色——引導學生自主作文[J].教育教學論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