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春
摘要: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一直是教育者重視的問題,為提高其教學質量,從傳統教學方式上增加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以合作學習模式為主,效果突出。初中的合作學習模式是讓學生之間共同探究問題、研究知識,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本文將從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所謂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指學生通過課外、課堂的自主學習,借助集體合作、分組合作的形式學習知識、探究問題,以最大程度的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中,合作學習模式是較為主要的,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可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以往的教學中,老師講課,學生聽課是最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完全忽視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失去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而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可幫助老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脫離而出,提高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頻率,培養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從現代社會角度來說,要求將合作性的觀念用于教育行業中,可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素養的目標。并且,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成績,還可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培養評判知識能力,從根本上突破以往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提高競爭意識。另外,從學生的合作意識上來說,我國大多數學生尚未具備該意識[1]。所以,將合作學習模式用于數學教學中,可在挑戰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幫助老師因材施教
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我學習、思考、討論問題時間,學生通過該時間段獨立思考,并通過和其他學生的交流獲得最終的結論。同時,老師于學生的討論階段觀察期表現,評估學生的接受知識能力,這樣能更好的掌握每位學生的知識了解度。如:小組形式的合作學習時,由于每位學生的知識掌握度、知識接受能力不同,對于問題的解決來說,存在明顯性的差異。故而,當小組學習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學習盲點,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
(三)突出情境教學作用
教育工作不但需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重視學生認知功能的提高,課堂情境功能的創造等,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學習是滿足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根據合作學習模式觀念,只要學生愿意學習、自主學習,就能獲得更好的知識,提高學習成績;若老師強迫學生接受知識、學習無法實現的數學教學目標,則會致使其出現不愿學習現象。因此,需根據學生的學習意愿、需求等適當調整教學方案、創造學習條件,讓學生于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的共同合作、交流,不僅能體現課堂之間的競爭,還能感受到來自同學之間關心,使每位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滿足。合作學習模式實施中,每位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也愿意騰出自己的學生實踐傾聽其他同學和自己的不同想法、觀點,在這種的學習氛圍內,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獲得更多的學習啟示[2]。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國家對教育重視度的增加,新課改逐漸滲透小學、初中,合作學習模式就是從該教育模式下應運而生的。學生在互相合作中學習數學知識,不但能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還能提高學習能力。并且,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代替了老師的部分講解,將大量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從根本上體現了學生的課堂地位。
(一)小組式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是合作學習模式中較為常見的形式,主要是指將一個班集體平均劃分為多個小組,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合作學習數學知識。當然,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在于如何劃分小組,不但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學習能力等,還需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分組。對于合理的合作小組來說,需做到優勢互補、性格、男女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在共同合作中提高知識掌握度,提高課堂效率。如:軸對稱的知識講解中,首先讓小組成員自行尋找軸對稱圖像,且于圖形的找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確定的圖形,需立即和其他小組成員共同討論[3];若發現軸對稱圖像,需掌握其對稱軸是什么,有幾條對稱軸等,總結自己數據后讓其他成員觀察,共同探討。小組式的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將自己的想法告知給其他成員,可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學習、合作能力。
(二)競爭式的合作學習
競爭式的合作學習是合作學習模式中較為主要的形式。從心理學上來說,競爭不但能提高人的積極性,還能激發斗志,促使其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通過將競爭式的合作模式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可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只要學生具備這種意識,就能在以后的課堂學習、未來的社會工作中占據最大優勢。老師利用該模式教學,可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力、知識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于短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如:老師根據課前準備的課件,讓不同小組成員使用比賽的形式完成,隨后老師根據各個小組的完成時間,完成正確率,來判斷獲勝的小組。此種學習形式的實施,可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實現最終的學習目標[4]。
三、小結
綜上所述,數學不但是一門較為基礎性的課程,還是一種實用性的工具,能幫助學生有效解決生活、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由此可見,數學知識和人們的生活、工作關系密切,特別是初中數學知識,為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因此,為更好地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需實施合作學習模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招發.試分析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4,21(8):108-108.
[2]李樹林.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16(6):78-78.
[3]趙建華.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與寫(中旬),2016,13(6):210-210.
[4]劉曉莉.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