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娟
摘要: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速,大部分人缺乏體育意識,缺乏應有的體育基本知識,連最起碼的鍛煉知識也沒有,出現上述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社會因素、生活水平、學習環境、工作條件等,不過有一點無可否認,那就是在校期間學校體育的奠基功能沒有發揮出來,缺乏終身體育的觀念,未能面向社會的需求與未來的要求去培養學生,忽視了對學生終身體育能力與體育習慣的培養,這是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一大缺陷。因此,推行終身體育,著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終身體育的能力和習慣,有著長遠的戰略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高職體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探討
1.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途徑。
1.1.端正體育教學指導思想,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為主導的思想,主張在學校階段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并使學生掌握終身體育的理論和方法。過去,體育教學過多地注重增強學生的體質,強調傳授體育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忽視了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當務之急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要增強對學生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的教育,要把當前體育教學與學生終身體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解決體育教學中重視體育鍛煉輕視體育理論教育的問題,已進入高等職業學院的大學生,他們在掌握所學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有能力掌握鍛煉身體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人體科學的知識,其中包括體育運動的作用、體育鍛煉的原則與方法、體育保健等。在體育教學中如果能加強這些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因認識的提高產生強烈的內在鍛煉的動機,而且也使他們提高了自我鍛煉的能力,使他們能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鍛煉效果做出正確的評價,增強體育鍛煉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傳授體育知識,讓學生了解體育、認識體育,提高學生體育認識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使學生真正懂得健康的體質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是現代人生活的基本條件,并以此強化他們學習的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自覺地把體育作為生活內容的一部分,最終形成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1.2. 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體育之自學不可”。興趣是學習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是動機培養的起點,它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動員其心理的積極性,運動興趣和良好鍛煉習慣是進行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堅持終身的體育鍛煉,就必須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而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動力又來源于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因此,在體育教學和課外鍛煉中要善于發現、培養和保護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首先,實施個性化培養,使學生形成自己的優勢體育項目,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已經具有自主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能力,要有1―2個優勢項目,使每一個學生自覺參與到自己所喜愛的體育項目當中去,并且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鍛煉的習慣和意識。其次,要從面向健康生活、終身受益的角度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把學生樂意長期堅持的體育活動加進來,如武術、太極拳、健身跑、健身操、跳繩、輪滑、網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課程設置應依據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基礎、興趣和愛好的差異,區別對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和張揚。體育課的開設時間、方式可逐步趨向機動靈活,如登山、遠足、郊游則可結合假期或野營活動組織教學,這種靈活的課程安排可使學生有多重選擇,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的機會,有利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再次,教學方法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性,逐步實現變灌輸為交流,變被動為主動,變單一為多樣,變封閉為開放,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最后,教學評價方式也應多樣化,應從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角度出發,注重評價的全面性,包括對理論知識掌握的評價、對運動技術、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對學習進步幅度的相對評價、學習態度的評價、課外體育活動參與性的評價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和意識。
1.3.培養學生的各項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大學時期是“教育體育”向“自我體育”過渡的關鍵時期,教會學生按自我需要而進行自我鍛煉的技術技能,教給學生在各種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堅持科學鍛煉的知識和方法,是高職體育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的問題。學生能否進行終身體育鍛煉,要看他們是否具備一定的體育能力,即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運動能力、自我鍛煉能力、自我評價能力、適應能力等,也就是人們應具有的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本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養成看體育課本的習慣,教師在講述理論知識時要提出些思考、待查的問題,使學生懂得為什么鍛煉、怎樣鍛煉,掌握健身理論知識,評定與監督,使學生不僅得益于健康教育的實踐,而且能樹立“終生體育”的長遠思想。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實踐鍛煉能力,體育教學內容將從以運動技術為中心向體育方法、體育動機、體育活動、體育經驗為中心轉移,課程設置應由單一的普通教學課向項目選擇課、專項提高課、保健體育課、休閑體育課等多樣化方向發展,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材和教法,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評、互評的能力;給學生選擇一些健康價值高又簡單易學的項目作為素質練習的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和原理,舉一反三。
結語:
高職體育教學就是要使大學生畢業后,能夠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與職業特點,根據自己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與健康狀況,根據自己所處的工作、生活環境與客觀條件,選擇體育鍛煉的內容,獨立地從事科學鍛煉,以滿足身心健康的需要。因此,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應該重視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把學生所掌握的體育知識和技術技能,轉化為體育能力和體育素養,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最終成為一個終身體育者。
參考文獻:
[1]李立新.如何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遼寧體育科技,2012.2.
[2]何峰.論學校體育改革與終身體育[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10).
[3]寧遼貞.談大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