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菊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大膽探索,放開手腳,努力構建一種自主發展的教學環境。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手段;自主學習;能力提高
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之下,提倡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其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中反對傳統的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教學中我注重滲透新課程理念,嘗試自主學習的探索,下面幾點是我的做法是。
一、創設情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傳統的教學理念使不少教師把課堂當作了展示自己的舞臺,在不知不覺中壟斷了學生的學習主權。而作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本應該具有自己支配學習時間的權利。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保證學生擁有自己支配的課堂自學時間,這是自主學習的關鍵所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安靜地自讀自悟的機會,真正落實從學習過程走向知識的體驗,達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確保全體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應避免由少數學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悅,繼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參與下面的學習。對“學困生”還要有一個傾斜政策,不但要多給他們吃偏飯的機會,還要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
二、教師應做引領學生發展的導師
1.多導讀,少講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訓,要引導學生多讀,或默讀、朗讀、品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跟錄音讀……或齊讀,或個別讀,或選擇自己喜歡的伙伴讀,或小組競賽讀……不同的讀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讀懂,自己在讀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諦。教師少講一些,做到學生能讀懂的地方不講,學生通過討論能理解的問題不講,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能解決的問題不講,優生能幫助差生解決的問題不講
2. 多情趣,少刻板。語文課要上得情趣盎然,應杜絕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絕統一,杜絕標準答案;課堂上要允許學生插嘴,允許激動的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表情達意,允許學生出錯。在語文課堂中,即使是教學生字,也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有的教師把學生讀書的方式教得整整齊齊,還自以為“漂亮”,殊不知這種追求統一、追求標準的刻板教學方式曾扼殺了孩子們的多少靈性。作為教師,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記憶的支點,尋找震撼學生心靈的情感,為何要像填鴨子似的硬“塞”知識給學生呢?
3.多民主,少特權。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權威”角色。教師不是簡單的教學管理者,也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起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小學語文課堂也應該成為民主化的課堂。在此,教師沒有特權,教師應做的是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作適當的點撥,恰到好處的引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一個學生都沒有特權,任何一個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合作的伙伴關系,全體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自由和權利。
三、提供實踐空間,鞏固學習成果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也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我個人認為,這個“實踐”應該包括閱讀實踐和生活實踐。閱讀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獲取間接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而生活實踐,簡單一點說,就是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現行語文教材就體現了要引導學生親自實踐的開放性教學的特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實踐的空間。如教學四季的腳步時,在引導學生領悟了“四季”以后,學生興趣盎然。教師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四季的喜愛。有的同學畫了一幅畫,有的同學作了一首詩,有的同學來個即興表演……這些都充分表達了對四季的喜愛。整堂課氣氛活躍,達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給學生“捕魚”的“方法”和“場所”
面對這個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實,我們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 “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網上的龐大資源應該在何處去找、在何處去學、在何處去發現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怎樣去收集一些資料,從哪兒去獲取資料,即告訴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如通過報紙剪貼、通過書刊摘抄、電視錄音、收音機錄音、光碟、磁盤、網上下載、實地調查、自己生活體驗、專題采訪等。對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樣來整理、處理這些資料,使之成為自己有用的資料呢?如從“電視”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將怎樣處理這個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帶雨傘。又如你從“報紙上”看到一個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竟跳樓自殺輕生,你會怎樣想,你的心理會產生怎樣的啟示,如果自己也是一個承受力差,經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對這種情況會怎樣處理,是不是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考試呢?等等一些怎樣收集信息、獲取知識的途徑和處理信息的方法。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大膽探索,放開手腳,努力構建一種自主發展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