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雪雯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新課標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笨梢?,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是小學語文老師們必須要重視的課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每個小學語文老師都知道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并且也將之貫徹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隨著教學的深入,朗讀教學的一些問題也開始凸顯,只有刻不容緩地解決了相應的問題,才能保證朗讀教學的順利進行和提升,從而為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一、朗讀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一)時間不夠充分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老師都傾向于在課堂上邊進邊提問,以保證學生們能領(lǐng)會和掌握知識點,但是短短一節(jié)課下來,真正留給學生自由朗讀的時間可能不足5分鐘,朗讀也成了一種形式主義,缺乏實質(zhì)性體驗和收獲。
(二)目的不夠明確
自習課或課堂朗讀中,小學生們往往容易出現(xiàn)有口無心的狀態(tài),即嘴巴在閱讀,心卻在別處,導致朗讀成為機械運動,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師沒有對朗讀設(shè)定相應的目標。
(三)落實不夠全面
一般來說,因為時間關(guān)系或教學要求,老師對于朗讀的抽查容易只顧及尖子生,所以經(jīng)常出現(xiàn),尖子生們在朗讀,其他學生當聽眾,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沒有展示的機會,久而久之,朗讀便成為可有可無的一種學習方式。
(四)指導不夠?qū)I(yè)
我們經(jīng)常聽到老師們對學生說:“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本段?!钡?,如何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呢?這些老師并沒有深入講解,也沒有專業(yè)的指點,一個段落里,哪句話應該語氣加重,哪里要停頓,哪些部分要換氣,有沒有輕重緩急,如果融入自己的感情等等,這些朗讀的方式,往往被老師忽略,以至于學生們的朗讀都是干巴巴的。當然,也有一些老師比較重視朗讀教學,會做一些相應的指導,但也僅限于表面,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
(五)朗讀不夠深入
一般來說,老師們留給學生們朗讀的時間并不多,機會也很少,所以往往就出現(xiàn),瑯瑯書聲維持不到三分鐘,驟然停止,朗讀似乎更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走走過場而已。
針對以上問題,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及時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讓朗讀教學發(fā)揮出最佳效果,幫助學生們提升理解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zhì)。
二、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對策
(一)保證朗讀時間
鑒于教學的有效時間并不多,所以老師們提前要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等安排出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且做出指點和目標監(jiān)控,盡可能讓朗讀有充分的時間,同時還指點小學生們運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圓,在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chǔ)上表達性地朗讀,有感情,有輕重緩急,這些才能讀出感覺和情趣。而且在朗讀后,老師們要進行相應的點撥和評論,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diào)節(jié)功能。
(二)擴大朗讀訓練面
擴大朗讀訓練面,一方面是指朗讀不僅限于課文,還有一些經(jīng)典的課外書籍,都可以當作朗讀教材推薦給學生,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則指的是朗讀要兼顧到班里的每一位學生,這就要求老師們對自己班級的學生情況有足夠的了解,尤其是小學生們,因為年齡小,活潑好動,理解能力有限等,所以對朗讀只是帶著一種玩鬧的心思去讀,單調(diào)而且缺乏持久性,這就需要老師們適當?shù)貏?chuàng)設(shè)情境,調(diào)節(jié)氣氛,讓小學生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愿意去讀、快樂地讀,一般來說,我常用的方式是放一些背景音樂,或者增加一些趣味比賽等,這些都可以讓小學生們激情迸發(fā),爭先恐后地朗讀。
(三)理解與朗讀相輔相成
很多小學老師對課文還沒有一些講解,便讓學生們開始先朗讀,他們的初衷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可以領(lǐng)會到課文的意思,但實際上,小學生們還不具有這樣的能力,而且因為沒有理解,他們對于朗讀的興趣并不大,結(jié)果就成了為了朗讀而朗讀。所以朗讀前一定要對課文做出相應的解讀,讓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通過朗讀促進對文章的感悟,理解和朗讀相輔相成,互相結(jié)合。
(四)精讀細讀出真知
針對小學生們的年齡特征,語文老師要將有意對他們進行一些朗讀技巧的指導和訓練,這樣才能提高朗讀質(zhì)量,精讀細讀,讀出美感和情趣。一般來說,我們常用的訓練方式有四點:一是,正確處理重音。重音指示著節(jié)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內(nèi)容。處理好重音,可準確地表達大小、強弱、輕重、褒貶等不同的概念;二是,合理安排停頓。包括語法停頓和強調(diào)停頓。合理安排停頓的位置和時間,自然地調(diào)節(jié)朗讀者的氣息,恰到好處地顯示課文或作品的語氣,生動地表現(xiàn)出語言的節(jié)奏感,清晰地提示出詞、短語、句子、段落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鮮明地表達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朗讀主要分為快速、中速、慢速三種,對于小學生而言,適當掌握朗讀的速度,可以使語言節(jié)奏生動,表情達意準確;四是,恰當運用語調(diào)。使用語調(diào)的變化來表達不同的語氣,從而顯示出豐富多彩的感受。
錯落有致,跌宕起伏的朗讀,不但可以讀出語言的韻味和美感,小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朗讀技巧,在以后的學習中將能舉一反三,提高朗讀能力。
(五)老師與時俱進
不同的課文需要不同的朗讀方式,老師們要對此進行一定的計劃和示范,所以,老師自身的朗讀水平也要隨之不斷提升,不斷調(diào)整。激情類的課文,需要有極強的感染力,而對話類的文章,需要不同的角色語氣來對比等等,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讓小學生們機械地模仿。
總之,朗讀是講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運用好朗讀教學,將對講讀課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讓學生吸取知識的同時,又受到了感染、教育,促進了講讀質(zhì)量的整體提高。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