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芳
【摘要】高質量高效率的小學語文教學能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堅固的基礎。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打破以往單調、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而詩化教學模式注重語文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在生動充滿詩意的學習環境中進行語文學習。本文從詩化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展開,介紹詩化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并探討具體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化教學模式;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不同于初中、高中高強度語文知識學習和語文做題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模式,小學的語文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和綜合素養為主。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本應是輕松、充滿趣味性的小學語文教學也陷入了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境地。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應對現有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改革,而詩化教學模式的引入不失為一有效途徑。
一、詩化教學模式和小學語文教學
朱永新教授說過:“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于注重教學的科學性而忽視了其藝術性,這就導致小學語文課堂內容單調,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氛圍沉悶無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詩化教學模式則能將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生動、有趣,充滿詩意的小學語文課堂。
(一)詩化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
詩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是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小學語文課堂,這里的“詩意”并不僅是狹義的與詩歌有關聯,而是強調營造一個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堂氛圍生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高的課堂。詩化教學可以以詩為導向,加強學生對詩歌的閱讀興趣和鑒賞能力,更應該以詩為借鑒,不論是任何文本的教學都應該創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
(二)詩化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不應是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教授,而是應該注重學生語文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且自控能力較差,如何在課堂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通過詩化教學模式,在語文文本學習時為學生營造詩意的具有感染力的學習情境和氛圍,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上來,而在詩化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文學興趣和鑒賞能力也能得到明顯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詩化教學模式實施的具體方法
詩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創新性。詩化教學模式的重點在“詩化”這兩個字,即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應該具有詩意的美感。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是對學生語文意識即對文學的敏感性和對生活美的發現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要比教師的直接講授的效果要好得多。詩化教學模式除了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實際上就是旨在通過詩意學習氛圍的創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不僅學到知識,還培養了語文學習意識和能力。
(一)教師需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教師是小學語文詩化教學模式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教師需要改變自身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而這則需要教師主動積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了配合詩化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應包括教師自身詩歌文學素養的提升、教學語言準確性適合性的提升、教學方法豐富性生動性的提升以及對學生了解的加深等。教師詩歌文學素養的提升是詩化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順利實施的前提,教師應該在拓展自己閱讀面的同時對所要教授的文本進行更為深入細致的研究,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方面納入教學內容,在教授時應該選擇簡單易懂且形象生動的語言,并且采用更為豐富的教學方法,比如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使小學語文課堂真正成為詩意的生動的課堂。
(二)善用多媒體技術
現代教學已經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幫助。詩化教學模式也是如此,多媒體技術的融入可以使詩化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立體生動。比如在學習詩歌《靜夜思》時播放朗誦音頻,讓學生對詩歌在聽覺上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播放相關視頻,例如夜晚在屋內寂寞徘徊的詩人動態動畫,讓學生通過視覺來理解詩人想要營造的詩歌意境;還可以播放適合的背景音樂讓學生進行朗誦,通過音樂的播放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通過抑揚頓挫的誦讀用心品味和感受詩歌文字后所蘊藏的情感和內涵。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聽覺、視覺以及學生內心感覺的結合,營造充滿“詩意”的課堂氛圍。
(三)與實際相結合開展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詩化教學模式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對課堂教授時使用的語言進行生活化處理,并通過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能力。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這種抽象性使得相應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還不強的小學生往往在理解某一文本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盡量將所要教授的文本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比如在講授詩歌《靜夜思》時可以先講一個有關于在中秋節思鄉的小故事,并邀請學生講述自己相似的經歷,這樣教學情境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其次,也可以在講授后給學生布置自己寫一首小詩的作業,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詩歌創作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詩化教學模式并不是遠離實際生活,它反而應該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
三、結語
詩化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而從小學階段就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詩化意識和詩化特征有助于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中詩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是一個持續發展且不斷需要改變調整的過程,教育者應該根據實際變化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對這一模式不斷進行改革,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紅敏.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模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7).
[2]徐王玲.小學詩化語文教學的研究[J].情感讀本,2015(20).
[3]鄭月瑛.論小學低段語文的“詩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29).
[4]劉秀玲.詩意語文課堂詩化教育情懷[J].新校園旬刊,2010(6).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