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靈

摘 要:復習是九年級歷史課程教學的主要活動之一,也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率和考試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在九年級的復習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下所提出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組織多種復習活動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鞏固薄弱的環節,強化其對相關知識的認知,進而,為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習題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為了讓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取得好的成績,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我們的復習往往就是教師將知識點串起來進行講解,之后,便進入了習題練習中。再加上歷史課程很多學生將其看作是“副科”,所以,很少有學生能夠認真地完成練習,久而久之,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歷史復習質量、自主學習意識等都受到了影響,嚴重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歷史復習中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行論述,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走進考場。
一、自主制作時間軸
所謂的時間軸是指以時間為線索來將相關的歷史重大事件進行整理,以幫助學生進行應用,同時,也能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這對提高學生的歷史復習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在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做好師生課堂地位的改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相關的時間軸,進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歷史課堂的復習質量。
例如:
■
以上僅是一個簡單的時間軸的制作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特點來制作時間軸,只要能夠將時間、事件展示清楚即可,只要方便自己記憶就行。但是,切記不能在網上找、在參考書上摘抄,否則,是起不到時間軸加深學生印象功能的,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動手進行制作,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
二、自主探究問題
自主探究問題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學生歷史復習質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完善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復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提高以及歷史素養的形成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復習《抗日戰爭的勝利》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也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復習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復習時,我組織學生重新對“抗日戰爭勝利”后對國際國內產生的影響,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等問題進行思考,一是因為在新課教授的時候,我們只是在分析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的一些情況,并沒有將關注點放在國際上,而在九年級的復習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地分析抗日戰爭勝利前后國際上都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對抗日戰爭的勝利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抗日戰爭勝利后國際上的形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問題,組織學生結合三年所學的歷史知識對這些問題進行重新思考、重新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完善學生的答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而且也能將知識系統化,對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而也為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知識應用能力的鍛煉做出相應的貢獻。
三、自主習題講評
習題練習、習題講評是復習環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我們也都知道,歷史講評課僅是在訂正答案,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僅是將存在疑問的題目進行簡單講解。因為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我們都認為歷史作為一門文科,“背誦”之后足以應對考試。所以,講評課基本上就成為擺設,沒有實際價值。因此,在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將講評課的主體歸還給學生,讓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自主地對相關的試題進行講述,這樣不僅能夠起到鞏固的目的,同時,對學生能力水平的鍛煉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例如: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曾說:“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我國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多選)
A.造紙術的發明
B.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C.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D.火藥的廣泛使用
以該題的講評為例,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由優等生為“老師”來對這道題進行分析,首先,分析題干,之后明確本題的考查點,這樣一步步地進行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也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作為新時期的歷史教師,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選擇多種復習手段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以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復習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曹文君.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J].神州,2011(5).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