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高職院校學生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又有很多的特殊性,這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本文從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的特征入手,從“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兩個方面探討了高職院校班主任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與手段。
【關鍵詞】高職;班主任;學生管理
以人為本是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在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就要體現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具體來說,就是要求班主任做到“因材施教”,即在充分了解不同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通過分層教育與引導,幫助不同的學生實現大學三年目標。
1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特征
在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與其他本科院校的學生一樣大都是90 后,他們思想前衛、思維活躍、特立獨行、敢于嘗試。但同時他們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又有其特殊的地方。表現如下:
2.1 缺失明確的學習方向
高職院校學生大多經歷過高考的失敗,這使其一方面想在大學學習過程中通過自身努力重拾信心,另一方面又極易產生自我懷疑和否定,自卑感強。這種矛盾造成了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經常對未來感到惶恐與迷茫。
2.2 學習基礎較差,組織、溝通能力相對較強。
相對于本科生,高職院校學生或是學習興趣不濃厚,或是偏科現象嚴重,或是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使之學習基礎較差。同時,為了獲得更多的存在感以及他人的認可,他們大多熱衷于參加大學社團或學生會組織,熱衷于參加各類校園文化活動,這使他們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2.3 思維活躍,紀律性較差。
大多高職院校學生將較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之外,這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社會,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也更容易產生新的理念和觀點,他們更愿意參加各類活動,成為活動的主角,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可。但是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恒心不足,紀律性缺失,這使其往往不能善始善終地完成某些活動,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4 自我意識強,責任感極為缺失。
當代高職學生大多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下成長,是溫室的花朵,這使得其以形成了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定式和生活習慣,因此很難適應大學的集體宿舍生活。強烈的自我意識也造成了其極度缺失責任感,沒有明確的學生動機與目標,得過且過,很容易迷戀于網絡游戲、賭博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5 心理健康問題愈發突出
近年來在本科院校中頻頻發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樣困擾著高職院校,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給班主任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情感挫折等因素是誘發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有以下表現:
(1)人際關系敏感性強。這往往源自學生的自卑心理,特別是與別人比較時,敏感性更加突出;
(2)焦慮。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形成焦慮心態;
(3)抑郁。部分學生在學業、情感、生活等方面出現挫折后而無法自拔,形成抑郁心理。
3 班主任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方法與對策
面對高職院校學生新的時代特征,作為班主任,要遵守“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加強集體主義教育、開展各類集體活動、樹立班級良好學風、關注心理健康等方法措施,努力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在管理上所存在的問題。“以人為本”一是要求班主任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愛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推器。班主任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小孩一樣看待,只有真心的付出,才會贏得學生的信任,才會被學生所接納。二是要求班主任有強烈的責任心。班主任的工作是細微的,平淡的,但卻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未來。班主任責任心強,工作就越有成效,學生得到的幫助也就越大,這樣才會樂在其中,才會贏得學生擁護和愛戴。三是充分尊重學生。由于高考的失敗,高職學生心理較為脆弱,極其渴望得到更多的認可與尊重。在大學這個成長和成熟的關鍵時期,學生們的自尊心也日益強烈,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給予正確的幫助和指導,給予更多的呵護。要去欣賞每一位學生,發現個體的長處和閃亮點,注意工作方法,多用贊美,慎用批評,切忌懲罰,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四是班主任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遠離父母,背井離鄉來到學校這個大家庭里學習和成長,我們應該在原則的基礎上,適當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知己和孩子,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班主任經常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多與學生談心交流,多關心幫助他們,這樣工作才能取得實效。“因材施教”是對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一是要求班主任樹立堅定的信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充滿高度信心。二是要充分了解學生。高職學生或是學習基礎較差,或是偏科現象嚴重,或是具有厭學情緒,但并掩蓋他們在某一領域所具有的特長和優勢,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特長和內在才華。三是注意分層教育和引導。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要施加不同的教育手段,引導學生揚長避短,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自信心,進而完成大學三年目標。具體地,可在班主任的工作實踐中嘗試以下方法:
3.1 加強集體主義教育
步入大學,很多學生面臨人生第一次集體宿舍生活。從父母庇佑中走入一個陌生的集體難免會出現種種不適。生活習慣不同、性格差異等因素使以自我為中心的高職學生很容易與其他同學產生矛盾。作為班主任要給予他們以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對其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并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進行引導。如:
(1)開展集體主義教育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相互更加了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讓學生產生獨木不成林的感覺,引導他們積極適應集體生活;
(2)構建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弘揚正氣。組建一個好的班委會,讓班委起表率帶頭作用,做好上課考勤、宿舍衛生等工作。讓學生覺得和班級同學一起生活健康有趣,在集體之中溫暖,吸引他們進來。
(3)與家長構建綜合教育網絡。通過QQ、微信的新媒體平臺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絡,及時反饋學生的在校表現,及時解決學生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
3.2 開展好各類集體活動
入學之初,班主任可對班級學生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開展相應的集體活動,最大程度上保證大部分學生更多地參與其中,從而使學生在活動中各展所長,發揮自己的特定優勢,在增加自身自信心的同時,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廣泛交流,極大地提升了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活動后,班主任可通過班會等形式對活動情況進行通報,對參與活動的同學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加了學生的集體歸宿感,也促使學生自發地向集體進一步靠攏。
3.3 樹立班級良好學風
大學學習與中學時代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及時了解大學學習特點與要求對于大一新生而言十分重要。新生開始上課后,班主任可盡快召開以大學學習為主題的班會,向學生介紹大學學習的基本特點與要求,介紹學歷提升的手段與方式,介紹專業學習的要領與技巧,介紹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相關信息,以幫助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盡早樹立大學學習目標與規劃,明確學習方向。同時,可邀請同專業學業優秀的高年級學長到本班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以學習委員等班級干部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定期開展學習情況交流會,及時總結學習成果,發現不足,及時做好與任課老師的溝通工作,從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樹立班級良好學風。
3.4 關注學生心理動態
一是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關注重點對象。結合入學之初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測評結果,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概況,將測評中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學生確定為長期重點關注對象。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也要積極地與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定期對接,了解本班學生近期心理咨詢情況,確定短期重點關注對象。對于重點關注對象,班主任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給予其額外的更多關心和保護。二是把握好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時間節點。實踐證明,學生獎助學金評定、班級干部競選、入黨推優等關鍵時點,是學生發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時點,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務必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好以上涉及到學生切身利益的工作,最大程度上消除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隱患。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反饋機制。廣泛依靠班長、團支書、心理健康委員、寢室長的主要班干部,通過日常交流、社交媒體關注等方式及時發現與反饋存在的潛在心理健康隱患的同學,做到早發現,早處理,避免出現更大的問題。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也不斷呈現出一系列的新特點和新規律。作為高職院校班主任,要緊跟時代步伐,努力適應新環境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及時總結出新的經驗和好的做法,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出一條更加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之路。
作者簡介
曾艷(1964-),女,江西省九江市人。現為江西財經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