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こ呂?
[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以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但就當前現狀來看,在農村學校優秀的網絡資源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國家公服平臺上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中的國家級優課、省市級優課未得到充分利用。從微視頻的角度談談農村學校高效利用網絡優秀資源的途徑并對當前存在問題談點感悟。
[關鍵詞]信息技術 微視頻 農村學校 途徑 啟示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86
當前農村學校的“三通兩平臺”已經建成投入使用近三年,但目前教師和學生在這塊資源的利用上還不盡如人意。教學作為一種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是教的人以一定的內容為中介指導學的人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因此,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希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用網絡資源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雙邊活動,實現有效教學。但將網絡資源作為媒介,把這個雙邊活動銜接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引起我們去思考“優秀資源”的優化應用問題。下面從網絡教育類視頻資源的現狀開始談幾點看法。
一、農村學校的網絡視頻資源應用現狀
“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進教育公平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提高教育質量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教育理念變革,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目前網絡視頻資源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善,在國家公服平臺與教材配套的課堂實錄大量曬出,應該說提供的資源完全滿足教師在教學中的應用。但現狀是:少部分教師從教學實踐層面已開展了網絡視頻資源教學應用研究,大部分教師對網絡視頻資源整合應用的研究則鮮見于報紙雜志,在教學中根本沒有使用,長期下去,很可能落到優秀的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利用率低的窠臼。
二、微視頻與網絡視頻資源的關系
微視頻是指短則30秒、長則不超過20分鐘,內容題材廣泛,涵蓋小電影、片段、影視剪輯等多種視頻形態,可通過電腦、手機、平板電腦、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或者播放的視頻短片的統稱。它具有時間短,內容精,存儲小等特點。
課堂實錄等傳統的網絡視頻資源因為大單元、大容量、時間長、內容覆蓋面廣等特點,在教學中不便于精準定位學習點、不便于網絡傳輸和無法順應互聯網時代的注意力模式等缺點,難以滿足一線教師和學習者的實際需求。貴州省中小學教師和全國各地教師一道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曬出課堂實錄近萬節,這些資源如何在教學中得到利用,起到高效的作用,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實踐。根據走訪調查,農村學校的學生基礎較差,完整的課堂實錄不適合教學實際,只有選擇課堂中的部分微視頻片段,整合到教學應用中才能產生較高的效能,才是一線教師的需求。
根據上述分析,網絡視頻資源和微視頻資源主要區別與聯系已經很明確了,關鍵在于把面上的網絡視頻資源轉化為點上的微視頻資源,對農村教師來講技術又受到限制,所以必須尋求解決的辦法。
三、微視頻在農村學校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
根據前面問題的分析,在農村學校高效利用微視頻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開展。
1.提高農村教師的微視頻收集和轉化能力,創建微視頻資源庫
當前,網絡視頻資源已經發展到比較完善的程度,但微視頻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學校要組織教師建立微視頻資源庫,集體共享教師收集到優秀微視頻。然而很多網絡視頻只有部分符合教師教學實際與教學需求,這種網絡視頻是不是就不可用了呢?當然不是,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將網絡視頻轉化為微視頻的能力,所以對農村教師進行微視頻制作能力的培訓,是解決農村教師開發微視頻問題的關鍵。近年在“國培計劃”中遠程培訓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教師的學習意識不強,對年齡較大的教師來講學習效果更是不佳,對于Camtasia Studio 6.0版或者Camtasia Studio 8.0版的微視頻編輯方法最好開展集中培訓,才能真正實現微視頻資源庫的建立。
2.提升農村教師微視頻應用策略,助推翻轉課堂的實現
農村學校由于所處的環境,留守兒童近三分之一,隔代撫養已經成為主要形式,因此靠父母監督孩子的學
習幾乎沒有可能,爺爺奶奶由于沒有文化,孩子課后問題的解決、課前自學的監督等都沒有很好地做到位。如果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安排啟用微視頻指導學生課前自學,在課中主要處理學生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微視頻的杠桿作用,實現農村課堂的翻轉,必將會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當教師體驗到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后,其自覺行為也將進一步推動微視頻在農村學校的高效利用,實現良性循環。
3.加強農村學校微視頻應用的校本教研,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開展教師關于翻轉課堂的校本教研活動,把在微視頻的應用過程中,不同教師通過自身的努力,構建新課程有效教學的基本思想進行主題交流,形成共識。對教師的教研成果要根據教學目標的達成進行測量和評估,把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綜合起來,不斷對教學進行反思。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創新,提高有效教學能力,促進專業成長,讓教師有成就感。
開展教師關于翻轉課堂的校本教研活動,把微視頻的優化和有效教學課程設計結合起來。新課程要求學生從“自主、合作、探究”方面來改變學習方式,通過校本教研把學生的積極性不夠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作為研討問題。可將微視頻作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解難的平臺,以此促進和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
四、加強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啟示
在硬件設施方面,教育部辦公廳下達《關于印發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要求著力解決邊遠、貧困地區農村中小學寬帶網絡接入問題,基本實現全國中小學互聯網全覆蓋;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中保障學校信息化建設投入,逐步將信息化基礎設施納入學校建設標準和基本辦學條件,基本實現每所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目前來看這個問題得到解決。
在教師培訓方面,為指導各地組織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規范引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建設與實施工作,依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特制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課程標準依據能力標準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設置“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和“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3個系列的課程,共27個主題,幫助教師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科教學能力,促進專業發展。目前來看,通過“國培計劃”實施的遠程網絡培訓效果不佳,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認真進行調研,改變培訓方式,提高培訓實效,并將培訓結果與考核落到實處,真正幫助教師提升信息技術素養。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