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紅
(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民族地區高校音樂舞蹈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模式探究*
鄒永紅
(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近些年以來,湘西高校不斷進行擴招,大學內容納進越來越多求知若渴的學子。高校內部的課程數量及質量在不斷提升,為學生架構起多樣化的知識框架。在藝術類課程中,音樂舞蹈類課程的學習不僅要求扎實的書本課堂,同時也需要有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實踐性學習作為系統性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因此,探究這些高校的音樂舞蹈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專業實踐教學基地;湘西民族地區;高校教育
對于音樂舞蹈類學科而言,實踐教學這一概念是相對于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提出的。因此專業實踐教學基地不僅僅是課堂的附庸,而是為學生提供不可替代實踐性課程的學習場所。在目前的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制約其自身的進一步發展[1]。
第一,基地中的實踐教學老師專業素質不高。位于湘西民族地區的高校受當地經濟、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制約,導致高校自身師資力量薄弱,更加缺少實力強的專業實踐老師為學生提高提供精準的指導。在教學基地的老師隊伍中,往往由兩部分人組成。一種是身兼數職“兩頭跑”的老師,另一種則是剛剛畢業踏入社會不久,無教學經驗而直接踏入實踐老師行列的新人老師[2]。前者在傳統課堂的壓力中已經不堪重負,卻還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為基地中的專業性音樂舞蹈類實踐工作準備,后者自身的生活經歷等相對薄弱,缺乏充足的生活經驗去與音樂舞蹈類藝術形成共鳴,并親身將其傳授給自己的學生。這樣的師資配備非但沒有為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教育功能如虎添翼,甚至反而成為其負擔,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遲遲沒有明顯起色。基地中的實踐教學老師專業素質不高的原因還有,在基地以及學校高層領導中,依然沿襲著陳舊的教學思想,對于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還沒有全面的認識[3]。教育不僅僅是填鴨的灌輸,更是心靈與心靈間的共振。
第二,教學安排中,分給音樂舞蹈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時間太少。在湘西民族地區高校音樂舞蹈類藝術課程的學習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往往是分開的。并且理論課堂占的比重往往遠大于實踐課程,這容易導致學生對于音樂舞蹈類藝術的理解停留在課本上,無法形成立體化的感受。理論知識與實地實踐的失衡比重導致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無法滿足社會對其的需求。并且實踐課程時間的利用率也偏低。在湘西民族地區的高校中,去實踐教學基地學習的時間往往被安排在大四[4]。而大四這一學年里大部分學生都要面臨準備考研,找工作實習或是為畢業作品準備,無法在已經被許多任務所分割的時間里完成實踐教學安排的任務。如此算下來,真正高質量的屬于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時間少之又少。本該屬于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任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實際完成效果上大打折扣。學生在畢業之后,難以很好的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導致社會對湘西民族地區高校的教學質量評價偏低,從而加大高校獲取資源的難度,久而久之形成不良循環。
第一,增加專業實踐教學基地與傳統理論課堂的互動。理論與實踐從來都不能分家,兩者的結合才能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有生動化的立體化的認識。不僅理論環節的教學中不能忽視理論的實踐價值,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要對課堂上已經學習的理論多加應用。兩者應該互為補充,互促發展,而不是彼此斷節,課堂的知識僅停留與課堂,教學基地的實踐也無法走出基地[5]。要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日常的理論學習中,可以多多采用分組討論,具體案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在實踐環節中是怎么被應用的,所缺乏的講課素材可以向教學基地尋求幫助。同時在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配備理論老師隨行,在學生親身體驗音樂舞蹈的過程中,為其涉及到的理論知識作注解。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在確定主題方面存在困難,而老師則就要在此時伸出援手,因地制宜的為學生確定符合每個人特質的小組主題,同時注意小組內各成員間的性格搭配。最后,在學生對成果進行報告的階段,嘗試深化理論教育,加深學生的印象與理解。
第二,在管理過程中,優化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課程評價體系。專業實踐教學基地雖然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更多的感受過程,但是在最后的評價階段,為了節約人力等資源,還是選擇紙面上的結題報告。在整個學習的階段中,過程與結果沒有很好的銜接,難免有虎頭蛇尾之嫌。并且在這一評價系統中,學生主觀的內心感受是被忽視的,因而會導致某種程度上的盲目性。音樂舞蹈類課程,雖然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打好底子,但是最后能否脫穎而出是取決于個人的領悟力及感受。目前的大部分評價系統中,缺少對實踐過程的考量,也缺少學生的內心真實感受,這樣的評價標準在事實上很難達到公平公正評價學生,并給出科學指導的初衷。因此,在管理過程中可以為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評價體系增加更多層次,將每一次實踐的結果與個人感受都進入最后的教學評價中。讓教學過程能夠和教學評價一脈相連,這不僅能引導學生及時鞏固自己所學,更能使其明確自身不足,為之后的努力提供方向。這樣的評價體系就要求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老師們在教學過程當中,就要敏感的捕捉學生們的反饋,并對學生在每一個階段取得的小成果進行科學考量。這不僅有益于學生得到更為公平客觀的實踐評價結果,也能幫助老師深入并精確的了解,每一次的實踐活動達到了怎樣的教學效果,同時,以此為依據,調整下一步的教學重點。音樂舞蹈的表現力中都含有許多的主觀性成分,但是實踐教學的老師在評價中,則要盡力去擯棄內心的主管刻板印象,要以局外人的角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判。當然,這種更具人性化的考量方式也有其兩面性。為最后的考察中加入主觀感受,固然可以更切合每一名同學的實際情況,但是也正由于感受的多樣性與多變性,在評價過程中如果老師沒有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那么最終的評價結果就會出現偏差,導致不公的局面。
綜上所述,對湘西民族地區高校音樂舞蹈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模式進行探究,最終是為了提高湘西地區的高校教學質量。讓音樂舞蹈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能夠名副其實,發揮其在學生的音樂舞蹈類藝術培養中不可取代的作用。通過優化提高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水平,在湘西民族地區的高校內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高水平人才,為音樂舞蹈類藝術的發展增磚添瓦。令藝術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同時,既保留自身的韻味又能夠具備符合時代需求的創新性。■
[1] 黃莉.高校音樂舞蹈教學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6,02:8-9.
[2] 龍曉婭.湘西苗族原始宗教舞蹈文化價值研究[J].大眾文藝,2017,01:20.
[3] 張茜西.從音樂傳播學視角建構湘西民歌在湘西高校的教學模式研究——以吉首大學為例[J].戲劇之家,2016,03:73-74.
[4] 覃乃軍.制約高校音樂舞蹈教學的因素及其對策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8:126-127.
[5] 李婧莎.高校音樂舞蹈專業的教學現狀與復合性發展——以四川省各高校為例[J].藝術品鑒,2017,02:75.
湖南省2016年教改課題《民族地區高校音樂舞蹈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
鄒永紅(1966-),男,湖南吉首人,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鋼琴教學與湘西少數民族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