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龍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五合鎮中心小學)
小學生在初步接觸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通常會被數學概念和數學關系弄糊涂,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小學數學知識中雖然沒有與語文知識那么多的文字閱讀,但是數學知識中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其概念和數學題都需要以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基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針對小學生數學閱讀的有效性采取措施,加強對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需要學會獨立思考,這是理性教學的必然,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和目標。數學閱讀是一種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形成的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訓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提升其數學語言水平,使其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概念。在開展數學閱讀訓練的過程中,小學生需要不斷接受新的數學概念和理論知識,通過對數學知識的觀察、分析和理解,提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數學閱讀是手腦結合的一種思考形式,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通過閱讀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形成自主思考的學習習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實現小學數學閱讀的綜合價值。
1.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學習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提升小學生數學閱讀的有效性,就需要培養其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培養需要以課前預習閱讀為基礎,如在開展“小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小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使其提前熟悉教學內容,對列豎式、簡便運算有基礎的了解,對于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做出標記,便于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問題。課后復習閱讀也是培養小學生形成閱讀習慣的較好的方式,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沒有完全弄懂教學內容,就需要通過課后閱讀去摸索,并且鞏固已經學會的知識,通過課前課后的閱讀提升小學數學閱讀的有效性。
2.抓住關鍵
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通過對所學知識的閱讀,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需要抓住關鍵詞語,才能更加準確地理解相關內容。比如,在進行“倍數和因數”的教學時,部分小學生經常會將這兩個概念弄混或者不理解兩者為何必需同時存在,教師就需要讓小學生對這個模塊的知識進行反復閱讀和訓練,增強其對概念的理解,并且能夠正確運用于實際的解題中。5×9=45中,5和9是45的因數,而45是5和9的倍數,它們不可以單獨出現,否則就不具備因數和倍數的關系,這是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和訓練增強理解的。
3.創設閱讀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經常會出現比較有趣的閱讀內容和圖片,這是比較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內容為小學生創設閱讀情境,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比如,在開展“圓”這一個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閱讀教材中與“圓”相關的內容,使其對圓有一定的概念,然后讓學生自己通過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自己尋找生活中與圓有關的實物,粉筆、地球儀的表面、茶杯口徑等,都是可以用于講解“圓”的內容,通過對生活實物的講解,增強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4.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小學生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慢慢理解,才能明確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閱讀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安排閱讀時間,一旦閱讀時間過長,則會導致教學進度被拖慢,不能開展綜合教學。閱讀時間過短又容易導致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思考時間不足,導致閱讀教學流于表面,失去了數學閱讀的意義。
5.歸納總結
小學生在進行數學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是按照順序完成相關的閱讀任務,導致其在閱讀后面的內容時,容易忘記之前的閱讀內容。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構建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明確閱讀內容的由來和應用方式,通過簡化和壓縮閱讀內容使得知識更加精簡,提升閱讀速度和質量。
綜上所述,數學閱讀是讓學生接觸知識內容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閱讀學習活動,為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教師作為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的安排者,要合理安排數學閱讀時間,引導學生抓住閱讀關鍵,進行歸納總結,以此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1]孫寶霞.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5,(17):43-44.
[2]王英.小學數學教學加強學生閱讀能力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