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林
(吉林省梨樹縣四棵樹鄉中學校)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英語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為其日后進入社會實現全面發展提供幫助。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通過豐富想象力加強知識的學習,設計一些環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教學中來,以提升英語教學效果。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是教學改革的關鍵,要加強英語教學創新,以實現英語教學最佳效果。
1.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挖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考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提升。首先,思維是一個人智力的核心,可以幫助人加工信息、整理信息,人在進行活動時是需要思維進行指導的。只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幫助人進行良好的活動。其次,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人的創造力是建立在思維能力基礎上的,是人長期社會實踐和心理活動基礎上形成的有一定價值的社會行動。再次,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的本質是將人類的遠古智慧傳承下去,使人對社會、對自然有所認知。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卻是無窮盡的。要想學生在學習階段獲得無窮的知識,就要教會學生獲取思維方法。
2.指導學生進行多樣思維活動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哲理故事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舉一反三,如在學習“Now I put the sugar in the cup.Lucy is at home now. We have six classes every day.I often get up at 6:30.Jack likes Chinese food very much”這樣的句子時,除了讓學生記住語法,還要讓學生對內容感興趣,以促進學生發揮想象力,快速記憶語法。
3.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和諧的課堂氛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在心理層面上對英語的認知和接納取決于師生之間的關系,對教師的信任可以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是無生機的進行流水線一樣的講解,那么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被動接受,學生不會主動思考,這就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果教師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學生站在平等地位,那么學生就可以與教師進行交流談心,學生也可以自由發揮出學習中的見解,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足。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生的心理負擔比較輕,他們的思維能力會顯著提升。同樣,在輕松的氛圍中教師對學生的質疑也要接受和改正,這也能加強學生積極性。因為學生大膽質疑對權威的挑戰也能調動他們的思考能力。
4.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
隨著科技進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將圖片、視頻等將教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做到與學生及時溝通,這也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如教師在講解travel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國內外旅游景點,讓學生通過travel進行實時對話和探討。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去過的旅游景點,并將最喜愛的旅游景點列入下節課的講授中。
5.改進教學方式
改進教學方式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增加學生創造性復述能力。因為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大腦是高速運轉的,這時最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文章學習時,學生需要在深刻理解文章內涵基礎上進行大膽想象,同時按照自己理解加上自己想象,在發揮創造力的前提下進行復述。如在學習Sport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進行介紹,同時做出相關動作,介紹一些代表人物。通過這一特定的任務完成,可以讓學生加深對Sport的理解,可以效仿運動項目代表人物,感受運動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加強學習效果。二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在學習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正面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有非常大的正面影響,正面評價既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又能幫助學生向前發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學會引導學生,并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如在I have a dream學習時,教師可以組織演講比賽,一部分參加比賽,一部分做評委,表現最佳的學生可以獲得獎品,但是不管其他學生結果如何,教師都要給予正面評價,鼓勵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肯定學生的觀點,讓學生喜歡上英語。三是通過問題設計和教學內容的豐富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巧妙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觀察進而發現問題。在問題的設計中避免千篇一律,以引導學生的興趣和創新能力。教學內容的豐富也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初中英語教學中可以使用圖片中視頻,通過這些直觀信息幫助學生了解重點教學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對圖片的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想象,之后表達出來,這樣既練習了口語,又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四是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英語學習是比較零碎的,那么學生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通過筆記的記錄將課堂上重點內容進行標記,同時通過筆記對知識進行反復學習,鞏固以加強印象。在實際英語對話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動畫片,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和對話,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1.新穎課程導入,加強學生參與主動性
教師在新課導入過程可以創設一定情境,如游戲等。如在講授Fashion,通過新穎導入可以讓學生聯想到服飾,那么說到服飾,時裝秀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興趣來播放一段時裝秀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時尚的時裝。接下來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如What’s fashion?Can you share your opinion with me?以引導學生談一談他們理解的時尚。這時候學生就可以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課堂氛圍也活躍了,教學效果也提高了。
2.引導合作探究,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合作探究是目前學習的重要方式,比較利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進行主動學習。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這樣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如果教師采用引導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大大提升。如在學習DIY時,教師可以事先進行任務的設定(1)What’s DIY?(2)What does Andrew love to do?(3)Do you like DIY?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DIY?之后,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自主閱讀以在合作探究基礎上完成任務。這樣從DIY的定義,到文章中人物喜歡做的DIY,再到學生本身是否喜歡DIY,這一系列探究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都有一定意義。
3.分層提問,促進學生主動回答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差異都是有的,要想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得到提升,那么就需要教師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將學生進行分層,以優化教學。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它可以促進各個層次學生進行主動學習,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如在進行Welcome to Beijing和All about Guilin學習時,教師可以分層設計問題,首先提出最簡單的問題“What is the capital of China?”然后,依次遞進提出難度加強的問題,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是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基礎,只有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增加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才能幫助學生奠定英語基礎,同時為日后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
[1]劉昌明.參與式教學對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效果的探討[J].中學生英語,2016,(07) :23.
[2]蔡宗平.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剖析[J].2017,教育現代化,(17):239-24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