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析灰色文化成因的基礎上,本文將基于從社會、學校、學生個體以及家庭四個層面探尋路徑和解決對策。
關鍵詞:灰色文化;多維度;策略
文化擔負著向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人們解釋人生和社會生活意義的責任,并保證絕大多數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認同,從而確保社會的有序性。在面臨灰色文化肆虐現象導致的負面影響,筆者在本文將基于從社會、學校、學生個體以及家庭四個層面探尋路徑和解決對策。
一、 社會層面
國家執政者肩負著創造良好和諧的社會風氣和正統社會習俗的重要責任。正所謂“民之化上,不從其言,從其所行”,除舊布新的整改社會風氣勢在必行。
(一) 以“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方針為原則,始終堅持黨對文化傳播的領導和監管,正確把握對“民族傳統文化、外來文化和未來文化”的甄選;加大加快文化改革的力度和步伐,嚴格按照文化傳播規律運作,構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
(二) 積極發揮國學經典文化的輻射力和穿透力,多方位展現經典文化的厚重性,吸取傳統國家文化精髓,建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不遺余力地遏制灰色庸俗性文化的肆意傳播,宣傳發揚具有可持續性的“綠色文化”和蘊含豐富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的“紅色文化”。
(三) 媒體產業應正確處理市場效益與正面教化的關系,必須以社會效益馬首是瞻,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要樹立宣導精品意識,提升社會形象;媒體從業者必須提高自身素養和自律意識,要時刻牢記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歷史使命,要起到社會文化過濾器的篩查作用。
(四) 對網絡文化實行分級管理。限制未成年人不得進入成人網絡和成人頻道;對網絡節目實施審查監督機制,若存在對節目的倫理道德存在爭議的,要請專家來評論,化減風險。同時要用法律制度規范的嚴肅性和成熟性來治理網絡文化的無界性,秉承“重在疏導,而不是圍堵”原則希望盡快建立國際法律框架來規范約束全球網絡空間。
二、 學校層面
高校文化圍繞“追求批判精神,共創學術自由,規范制度建設”為核心建設。用文化塑造學校品牌,使學生有理想有“梯”可走,學生成長有“跡”可循。
(一) 整合一切社會資源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構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啟之以需、尋之以行”的良性德育工作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引導大學生獲得積極價值支持和前行動力,幫助他們尋覓精神家園歸宿。避免枯燥乏味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舊有模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開放式的授課形式。高校思政課要“驚艷”登臺,比如:清華大學學生可以隨時定制慕課內容。
(二) 高校領導應重視凈化校園文化,培養“健康向上、溫馨和諧、相互關愛”的校園文化環境,高校領導者要清楚地認識到清新和諧的校風學風本身對沐浴其中的學生而言就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手段;學校領導也應當為建設顯形校園文化給予足夠經費支持和政策扶持,學校應建設榮譽室、優秀學生展示墻等;以校史館、文化墻、雕塑等方式渲染學校文化氣場。
(三) 高校開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重視文化修養培養,例如央視推出的“青課”(青少年網絡公開課)值得推崇;高校要經常聘請責任心強、思想有高度、有正義感的專家來校授課,豐富校園綠色文化和古詩文化;同時加強社會實踐環節,比如通過抓住重大慶典,重要紀念日等契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學校要開設環境適應、習慣養成、媒介修養等課程提升大學生媒介信息“防火墻”鑒別能力和水平,以心理咨詢室、成長支持中心試行點對點服務,心與心碰撞,解決學生生存當下“形而下”的問題。
三、 學生個體層面
社會文化是每個生活在其中的社會個體素質涵養的集中反映,作為社會個體面對不純潔的社會風氣不能怨天尤人、指責社會,世界人人有份,如果人人“行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世界就沒有那么多對立和矛盾。
(一) 自覺遠離灰色文化,提高對灰色文化的免疫力,提升灰色文化信息斟選素養。作為個體,一味的享受或者容忍灰色文化無異于“慢性自殺”,正所謂“久居蘭室不覺其香,久處沼池不聞其臭”;大學生要有自我意識覺醒,自己把握分寸。多讀書、讀好書,交友需謹慎,多交接正能量的人,遠離垃圾人,千萬不能明知不對但出于好奇嘗試,要用克制力抵制一切不良誘惑。
(二) 積極戒除“消沉頹廢、自欺欺人”的與大學生陽光心理相對立的灰色心理。長期存在的灰色心理要么會讓學生自卑、缺乏高度自信,要么會讓學生畸形自我膨脹,是非觀念模糊。大學生要自覺主動調整緊張的工作學習節奏,注意勞逸結合,培養豁達直率的個性,遇事“不溫不火”地泰然處之;變換環境和多樣化生活方式來活躍單調、枯燥、疲倦的生活;遇到問題和矛盾要采用合理方式調整情緒等等。
(三) 理性對待“走捷徑”的灰色技能。有部分大學生為找到滿意工作,修學《厚黑學》、練酒量、搓麻將、學唱歌打牌等特殊技能。過度補償性以犧牲自我尊嚴為特點的灰色技能不僅不會創造價值,而且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同時,灰色技能的存在造成就業的歧視,設定了求職壁壘,同學們必須清楚知道只有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才是最為重要。
四、 家庭層面
家庭是社會的微細胞,是人成長生活的第一環境。確立以愛為理念的家庭教育核心價值,通過慢慢地“化”、孜孜不倦的愛創造出“成長家族”至關重要。
(一) 父母不僅要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更要做好孩子的心理醫生,做孩子強大的精神后盾。父母在和孩子的朝夕相處中,一定要建立平等親子關系。請注意“三不能”原則:不能以長輩姿態出現,要像朋友一樣多溝通,做孩子的忠實聽眾;無論是刻意還是無心都不能拿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不能撒手不管或者管得過死。
(二) 建立平穩和諧家庭氛圍。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相互配合,身體力行做榜樣,注重禮貌教育,盡可能排除或減少來自祖輩的干擾,應深刻思考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加強溝通和理解,彌合鴻溝和差距,換位思考,融洽關系。
總之,文化育人既是一種需長期狠抓不懈的理念,也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偉大工程。要清除灰色文化,還原健康文化需要方方面面達成共識,通力協作才能卓見成效。
參考文獻:
[1] 丁輝,張婷.“灰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的沖擊及其應對策略[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2] 徐俊,許燕.網絡低俗文化的理論反思與消解[J].中州學刊,2016(8).
作者簡介:
周怡,江西省南昌市,江西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