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依利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概念是學生了解和熟悉物理知識的源頭,也是學生掌握和運用物理知識的基礎。所以,初中物理教師的概念教學自然成為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也只有將概念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才能把更加深入地進行物理學科教學成為可能。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教學效率
在物理學科中,概念是解釋物理現象、揭示物理規律、指導物理實踐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只有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物理概念,才能實現物理教學效率的真正提高。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研究并總結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效率的方法,本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創設合適的情境
由于物理學科的特殊性質,很多物理概念在進行解釋和闡述時都具有高度抽象的特點。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都通過正面進行直接的概念講解,很容易導致學生無法理解甚至誤解。眾所周知,物理是來源于現實世界的學科,所有的物理概念、現象和規律都是以現實世界為原型進行概括和總結。因此,教師應當把抽象度較高的概念通過創設學生觸手可及的合適情境,讓他們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理解中掌握物理概念,進而為深入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教師在引入“密度”的概念時,就可以拿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個秤砣進行對比,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體積比秤砣大了好幾倍的一塊泡沫卻比對方的重量還要輕?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適時引入有關密度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對密度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增加了概念教學的生動與具體化,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恰當的比較
有的物理概念可能在表述或文字上十分相近,從而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概念混淆,導致“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不良效果。單說“重力”和“壓力”,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這兩個概念的時候將其混淆。其中有的學生認為壓力和重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甚至有的學生直接把壓力和重力畫上等號,而這種混淆會讓學生在深入學習相應的物理知識時發生重大偏差。所以,在進行相應的概念教學時,物理教師應當把相近或相似的概念通過對比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不同概念間不盡相同之處,從而使他們更加有效地掌握這些概念,增強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合生活的實踐
再抽象的物理概念歸根結底都是對具體生活實踐進行的總結和歸納。物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事實,在物理概念教學時,將概念重新引回最初形成概念的具體生活實踐中,并通過生活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與聯系實現概念的引入。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物理概念進行有效的感性認識,還可以充分體現物理的價值,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和興趣。
比如,在講解“壓強”的概念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書包的背帶為什么都做得很寬,圖釘為什么一頭大一頭小,滑雪板為什么做得那么平、那么寬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和生活實踐有著密切聯系的,也是學生耳熟能詳的現象。所以學生可以借助這些直觀問題獲得對物理概念的大量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將這些問題的答案進行歸納總結,將其上升為學生的理性認識,從而形成最終的概念,這種結合生活的概念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學生將物理理論和生活進行有機的聯系也有積極影響。
四、透過表象的本質
有的學生在學習物理概念過程中通常僅了解到概念的表象,而對其深入的認知和探究卻做得不夠,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概念理解過于片面甚至膚淺,長此以往,這對于他們知識的縱深和拓展學習,以及發散思維的培養都有不利的影響。舉例而言,在講解“沸騰”的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水沸騰的過程和特征。由于有的學生在觀察時只關注沸水冒泡的現象,所以,片面地得出“冒泡就是沸騰”的概念。
針對這個問題,物理教師在概念教學時必須通過多角度進行概念的全面講解,引導學生通過多方面觀察、分析思考并進行概念的歸納和總結,從而對相應的物理概念擁有全方位、本質的掌握。還以“沸騰”的概念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水在加熱前是否產生氣泡?水在加熱時,氣泡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加熱時水的氣泡發生怎樣的變化等問題。利用這樣的引導,學生在觀察沸騰時就不會再把自己的目光單純放在氣泡上,而是通過全方位觀察和思考,對“沸騰”擁有本質的科學認識,達到對概念的有效掌握。
總之,物理概念教學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高度關注和重視這項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從而為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申祥.淺談初中物理概念教學[J].都市家教月刊,2012(5).
[2]舒德芬.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方法淺析[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1(2).
[3]張士國.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