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咪咪
摘 要: 在現今社會,創新起著決定性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解放學生的頭腦、手、眼、嘴,解放他們逐漸被擠壓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啟發誘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用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作為指導,創新語文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關鍵詞: 陶行知 創造教育 語文教學
陶行知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而且各有所長,他們通力合作,將為我們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教師要啟發誘導,努力培養富有創新的人才。
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這樣說:“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這就是著名的“六個解放”。看到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我才領悟到: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學生圈著學習,管得死死的,而是像飛在天空的風箏一樣,自由地在藍天翱翔。當然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自由,在孩子沒有完全具有明辨是非、判斷對錯的能力前,教師應該握住風箏上的繩子,一邊悄悄地松放,一邊緊緊地抓住,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讓學生具備創造性思維。
一、解放學生的頭腦,在自由中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特別高,在自由的課堂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不同的答案,各有各的想法;不同的思考方式,需要教師睿智、有效引導。要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只有在自由的環境氛圍里,才能迸射創新的火花。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很多問題的解讀都是十分開放的,文章情感的理解都是通過自主朗讀感悟出來的。填鴨式教學只能換來生硬的記憶,不會帶來心靈的觸動和共鳴。為了解放學生的思維,我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圈出關鍵詞,做出標注,然后談感受,最后帶著感受讀好這段話。如教授《天鵝的故事》一課時,對于本課的重點:感悟老天鵝的勇敢、獻身精神,我沒有幫學生找關鍵詞,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本段的關鍵詞非常明顯,容易找到,所以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學生大多能找到“像石頭似的”、“重重地”、“騰空而起”,談老天鵝將身體重重地撲打在厚厚的冰上的真實感受。即使有些學生感受得不到位,我也給予表揚,因為他們能講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就值得鼓勵。這種鼓勵和支持是讓他們充分釋放自己,大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為以后更多創造性的行為做好鋪墊。
二、解放他們的雙手,在勞動中迸發創造
陶行知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學完了《第一次抱母親》,學生都感受到母親的偉大。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都是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好孩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正好快到母親節了,我啟發學生為自己的媽媽準備一個驚喜。他們各有所長,每個人都拿出了十二分的認真為母親準備節日禮物。有的孩子做了一張卡片,上面寫了一首關于贊美母愛的小詩,用了很多的比喻,也將平時難以說出口的話含蓄地表達了出來。
三、解放學生的眼睛,在觀察中創新
學生從嬰兒就具備觀察能力,他們看一遍就會做,他們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不被大人察覺。他們雪亮的眼睛應該觀察豐富的生活、充滿奧秘的大自然。當春天剛來的時候,萬物在一點點發生著變化,為了給學生觀察春天的機會,吃完飯我帶著學生到學校“找春”。學生驚喜地告訴我玉蘭花已經開滿了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雪白雪白的,好看極了。有的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什么有陽光的大地上小草已經探出嫩綠的小腦袋,而背陰的地方還是一片枯黃,一處地方卻出現這樣不同的風景。他們在觀察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記憶,也在不斷地學習。
四、解放學生的嘴,在問中發展創造性思維
陶行知先生指出:“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是創造性思維的開端,鼓勵學生大膽問,并引導學生積極投身解開謎題的行動中,這是語文老師應該在課堂中努力踐行的。
如教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有學生提出疑問,一家四口:爸爸、媽媽、托利亞、薩沙在雨天傳遞雨衣的時候,跳過了托利亞,全文也沒有對托利亞的任何描寫,真奇怪。學生發現課文在敘述中缺漏了一人,并勇于提出來,激起討論的熱潮。當媽媽直接把雨衣給了薩沙的時候,她到底是怎樣的心情和想法呢?學生各抒己見,后來他們結合課文插圖微笑著的薩沙及故事“保護弱小”的主題,豐富托利亞這一人物,也在揣摩中深刻領悟文章的中心:“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五、解放學生的空間,在舞臺上獲得樂趣
說到創新,離不開自由。一次與家長談話,說到孩子跟家長要“自由”,家長很不能理解地一笑而過,而我卻陷入深思。是的,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被各種作業束縛,沒時間玩耍,在家里又要受到家長各種要求的壓力,過多的干預,讓他們極少有自由活動的時間,他們處在被驅趕著往前進的狀態下,創造力一直被壓抑。
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非常具有特點,《三顧茅廬》、《祁黃羊》、《公儀休拒收禮物》,還有本單元練習中要求學生續寫的《狐貍與烏鴉》,人物鮮明有特色,語言生動有趣,情節有吸引,很適合表演。于是我在班級舉行了一次“課本劇大比拼”。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五人,組長上臺抽簽確定自己組的表演內容。表演開始了,我驚嘆學生的心靈手巧,他們有的利用紙筆,為組員制作道具:扇子、胡子、刀、魚……有的創造性地利用紅領巾的角,將其系在下巴上,像極了胡子,有的特意穿身綠色,為自己這棵大樹增添綠色,有的將故事重新解讀,豐富故事的情節,有的創造性地添加語言、人物,贏得學生的陣陣掌聲……在這一過程中,我看到了閃亮的東西,那就是創造力。
六、解放學生的時間,在縮短無用功中學習
時間彌足珍貴,而學生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應付考試上。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他們的自由創造留足時間。老師深知學生最討厭的事情——每天機械地抄抄抄、寫寫寫。所以在作業布置上,我非常明確地提出寫作業的目的,抄寫是為記住,如果你已經記住某些詞語,那么這些詞語就可以不用抄。我曾經就遇到一個學生,她從開學就一直完成不了語文回家作業的抄寫。我在課文里劃了20個詞語,每個詞語抄寫兩遍,她覺得這個作業太枯燥,所以拒絕完成。在平時的默寫中,我發現這個學生總是能默寫全對。我開始質疑抄寫的必要性。當然,有些學生記性不好,必須靠勤奮才能獲得,而有些人擅長記卻不擅長寫,既然她已經掌握這些字詞,又何必非讓她抄寫兩遍呢?于是,我給她開了先例,只要她默寫都能很好的話,每天的抄寫只要一遍即可。一個學期下來,她的默寫一直是錯的很少。我驚訝于每個學生的不同,也想在創造性地布置作業上下工夫,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節省他們在無用功上的時間,讓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對現今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指導意義。為了開發學生的創造主動精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松綁,解放他們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留出更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我們更要解放自己的各種固有的觀念,在轉變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在我們的啟發誘導下,學生走上創新的道路,在自主學習中獲得快樂,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