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
摘 要: 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作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本內容,有利于擴展教學空間、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在現有教學條件下,高職院校教師可指導大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型社會調研、專項教學型社會調研和社會熱點型社會調研。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社會調研模式 調研路徑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可以感悟其應具有的時代精神,提升各方面素養和能力。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院系學生工作的主要任務,同時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的意義
社會調研,指人們運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從社會現實中收集有關社會事實的信息資料,并對其做出描述和解釋的一種自覺的社會認識活動。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工作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積極開展社會調研,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和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有利于擴展教學空間,有利于創新教學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二、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的模式
深入社會實際進行深入調研,了解掌握客觀真實情況,解決現實問題,是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的基本內容。面對現實生活中各種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如何選取調研主題,是保障社會調研順利開展和成果的關鍵。按照高職院校實際情況,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各類主題或問題可分為兩種基本模式。第一種是專項教學型社會調研模式,為了使學生對所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中可開展專項教學,并以專項教育內容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研。教師在講授專題知識后,可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事社會調研,將教學中的理論問題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提高學生理論研究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第二種是社會熱點型社會調研模式。高職院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將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特別是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熱點問題。將為大學生學習打開另一大門。這種調研模式將全面培養學生社會交流能力、辯論能力、文書寫作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
三、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的方案
按照社會學理論,開展社會調研要進行一系列前期工作,特別是調研提綱(思路)的確定和調研方法的選用。因此,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專項教學型社會調研、社會熱點型社會調研,要按照不同類型、模式的要求科學設計。
第一是專項教學型社會調研的方案設計,該模式調研相對較為復雜,調研主要目的是為教學服務,解決理論教學脫離實際或以實踐檢驗理論的問題。因此,該調研方案設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性,既不能老師包辦代替又不能由學生自生自滅,教師要全面指導學生確立調研主題、選擇調研方式、使用具體調研工具、運用調研材料和調研數據及撰寫調研報告。
第二是社會熱點型社會調研方案設計,該模式調研應該說是難度最大的。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確立調研的社會熱點問題。該問題應具有相應的理論價值、現實價值和社會價值,不提倡為熱點而熱點的調研。其次,教師指導學生就選定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確立調研主題和中心,明確調研要解決的問題,選取適合的調研方式與具體調研方法。再次,教師應對調研中可能面臨的問題、難題和突發事件進行處理分析。最后教師應悉心指導學生撰寫調研報告。
四、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的評估
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的目的是提升理論水平,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水平,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感知社會、認知社會、服務社會。因此,社會調研完成后應進行科學評估。盡管評估形式、內容、方法種類繁多,但是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與人才培養方式,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的科學評估應包括三項主要內容。
1.對社會調研全程進行評估
按照社會調研的基本原則和理論,對學生社會調研的整個過程進行評估。一是總結本次社會調研的成功經驗與不足之處,二是提升社會調研的整體水平。每項調研全程評估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調研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對評估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集體探討,力求在以后調研中避免問題,提高調研質量。
2.對學生在社會調研中的收益進行評估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和最終受益者,學生參加社會調研,不僅要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努力,而且要感知社會、認知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社會、改造社會的價值觀。因此評估社會調研不僅要按照課程教學要求,更應按照社會主義人才培養要求,評估整個社會調研中學生的具體實踐與收獲。
3.對社會調研的社會效果進行評估
社會調研不單是一項教學活動,還是一項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社會活動,必然產生相應的社會效應。因此,調研活動結束后,還要進一步評估社會調研的科普效應、宣傳效應、媒體反響、社會聲譽等客觀反響。
總之,高職院校正切實推動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有關高職院校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在全國高職院校進行推廣和實驗。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不僅需要高職院校教師的指導,更需要相關改革和配套政策的支持。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深化,大學生開展社會調研將是一項基本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黃武剛,李麗莉,邵曦,李金陽.農類高職院校教師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的新模式探索——探索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教師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新模式[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4):161-163.
[2]邱化民.高校院系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模式的探索——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工作為例[J].中國教師,2013(1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