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煒
摘 要:隨著教學任務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準又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課堂中進行分層教學是新時代的教學理念給教師的挑戰。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指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針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進行差異化教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就需要教師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仔細觀察,留意學生,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此為基礎才能夠完成分層教學的目的。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知識進行教學,這樣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身心發展需求,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用
如今,分層教學被廣泛應用到歷史課堂當中,由于歷史這門學科是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或者不同的歷史性質進行學習的,并且學生與學生之間掌握歷史知識的水平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分層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就顯得格外重要。本文將談談分層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
一、改變教學結構,劃分教學層次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中,簡單單一的教學結構使得歷史這門學科不受學生重視,教師只是一味地對教材進行口述講解,卻沒有針對歷史事件以及歷史現象進行分析,就連基本的歷史事件的性質也只是照搬課本,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重新劃分教學層次,使學生重新對歷史課堂充滿信心,重新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積極地融入歷史課堂中去,教師可以設置適當的問題,利用談話法等一系列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思考。接著,教師在引入本堂課所要講解的歷史知識后,要有針對性地將教學層次進行劃分,比如,在進行鴉片戰爭的講解時,將戰爭的起因、戰爭的過程結果、戰爭的影響以及戰爭的性質進行明確的分層,這樣即便于學生清晰地掌握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又方便日后學生進行記憶。最后,教師要在教學任務完成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總結,讓學生在心里形成歷史事件的基本框架,便于日后對歷史知識的積累。
二、體現學生個性,進行差異教學
分層教學除了是對教學內容的分層,還是對教學主體的分層。初中生的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個性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所以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多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及時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以便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就學生層面而言,分層教學指的就是差異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進行分層教學。學生與學生的歷史水平各不相同,所關注的歷史問題也有所差異,有些學生由于平時不太關注歷史,就會在課堂的學習中側重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但有些學生接觸的歷史知識比較多,發散性思維比較強,就會關注到歷史事件背后的情形,所以,教師就需要考慮到不同個性學生的不同側重點。
例如,在進行鴉片戰爭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提問:(1)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2)聯系中國與世界形勢,談一談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看似兩個差不多的問題,實際上則針對學生的差異性,提出了比較基礎的問題(1)和發散性思維比較強的問題(2)。
三、小組合作交流,改進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很適合分層教學的課堂模式,并且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不太愿意與老師進行交流,甚至有時候由于教師的溝通方式不對,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相反,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相比教師而言更具說服力,學生能夠通過相互交流不斷完善自己。歷史這門學科需要學生進行表達交流,它是一門比較開放性的學科,歷史事件是事實,是先輩們留下來的,但是針對歷史事件背后的看法卻可以是不同的,學生通過闡述自己對于歷史事件不同的看法,不僅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獨特觀念,培養自己的歷史觀,還能夠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收獲不同的思想,促使自己進步。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不僅為那些歷史程度稍好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也為那些歷史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提供了學習的資源,他們可以在這個小環境下汲取到各自有益的知識,樹立起有個人特色的歷史觀。由此可見,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十分有益的。
分層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是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而言,還是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而言。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對于歷史的認知還不夠成熟,所以,教師通過分層教學將教學內容由淺到深、從易到難進行劃分,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去。學生通過這種針對性的學習,不僅能夠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了解到更加完善的歷史知識,還能夠發現自己的長處,進行自主探究。這種分層教學的方式需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熟悉教材以及歷史知識,還要對學生有足夠了解才能完美地在歷史課中實施分層教學。
參考文獻:
[1]耿連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探討[D].天津師范大學,2015.
[2]李明霞.運用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關于“分層教學理念指導下北師大版初中歷史導學案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的小課題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6(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