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
摘 要: 電影《小人國》里,巴學園的校車上“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這句話很值得所有教師和家長深思,其中蘊含的理念尤其值得學前教育領域的教育者學習、借鑒。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對這句話進行一層層剖析,借助這個比喻總結得出如何處理教育與孩子的關系。
關鍵詞: 小人國 巴學園 李躍兒 學前教育
今天,帶領2013級學前教育專業全體學生觀看了紀錄片《小人國》,該片真實地反映了李躍兒創辦的巴學園。在觀看過程中,該園校車上的標語——“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引發了全體師生的思考。總結一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這個比喻:
一、教育很重要
腳需要鞋子,沒有鞋子就不能很好地走路,不能更好地跋山涉水。從遠古年代先人們用獸皮、樹皮裹足,到木屐、草鞋,再到后來各式各樣的鞋和靴,鞋毋庸置疑地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教育就好比鞋子,是我們“成人”的必需品。“狼孩”、“豬孩”、“雞孩”就能很好地證明,他們都是人的孩子,可他們為什么更像狼、豬、雞而不是像人?就是因為教育。“狼孩”接受的是“狼”的教育而非“人”的教育,所以“狼孩”掌握了狼的生活習性和生存本領,能夠在夜間和其他狼一起追捕獵物,“豬孩”和“雞孩”也是這個道理。英國經驗論哲學家J.洛克繼承和發展了亞里士多德的蠟塊說,認為人出生時心靈猶如白紙或白板,對任何事物均無印象;人的一切觀念和知識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跡,最終都導源于經驗,而經驗則來源于教育和傳授。這就是說,人最初的時候就像白紙,能否成為名畫就看教育在上面留下什么了。我國有句話叫:“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玉也需要琢才會成器,天資再好也需要教育才能成才。我們當地有句老話說:“跟好人學好人,跟了端工會跳神。”端工說的是會跳大神的巫師。所以,教育對于成就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或者老師,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給孩子提供有利于成長的教育,言傳身教,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和條件,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認知,促成孩子成為有用之才。
二、教育要合腳
如果將我們的孩子比喻成腳,那么教育要像鞋子,要合腳,就是說教育要適合孩子。鞋小了,束縛過多,那么腳就容易受傷,每走一步都會伴有疼痛。教育也不能“小”,不能過多地束縛孩子,否則會傷害到孩子,束手束腳,孩子就不可能撒歡地跑、跳,不能健康成長。鞋大了,剩余空間太多,走起路來鞋不跟腳,人就容易摔跤。教育也不能“大”,沒有適當的約束,孩子像野馬一樣,肆無忌憚,太任性,社會適應能力欠缺,甚至會漠視乃至于違背法理人情,在人生道路上自然就容易“摔跤”。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適合孩子,不能束縛孩子的天性也不能放任自流。
換個角度說,我們的教育不能太空洞、太高深,孩子會跟不上也容易受挫,從而失去受教育的信心和興趣;也不能太壓制,使得孩子失去發展的空間和機會。我們應該注意教育學中的“最近發展區”,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在原有基礎上給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使孩子潛在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力爭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教育要舒適
教育像鞋子一樣需要具有舒適性,如不能太硬,生硬的教育就如同硬邦邦的鞋子一樣,不能貼近孩子,脫離孩子的實際和需要,不能很好地呵護孩子,更不能幫助孩子大步向前;不能太薄,近乎沒有的教育必然失去自身存在的價值,一旦孩子走上坎坷的人生道路,必定像稚嫩的雙腳踩著石頭和荊棘一樣,注定傷痕累累;也不能太高,譬如歷史上出現的那些知名的所謂天才少年,到最后很多都如同王安石筆下的“仲永”,“不能稱前時之聞”,“泯然眾人矣”,甚至因為過高的教育泯滅了孩子的天性導致孩子畸形發展。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靈活的、貼切的,既要為孩子的將來打好基礎,又要聯系實際、積少成多、循序漸進,讓孩子身心愉悅地接受教育,不斷進步,為終身教育和日后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教育要多樣
我們給孩子的教育應該和我們穿鞋子一樣,不止一雙。一雙鞋子是不可能滿足我們穿一輩子的,隨著我們的腳不斷地長大,鞋子碼數也在不斷地變大。另外,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都不會一個碼數的鞋子只有一雙,春、夏、秋、冬,冷、熱、雨、雪,我們都要相應地更換鞋子,甚至不同的場合應該配有相應的鞋子。同理,我們的教育應該具有發展的前瞻性和多樣化,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樣式對孩子進行更適合的、具有促進作用的教育,讓我們的教育符合不同階段的孩子,符合孩子不同的階段需要,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五、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
不同的腳要穿不同的鞋,有些腳可以穿時裝鞋,而有些腳卻穿不了,這個道理賣鞋的售貨員應該知曉。同理,不同的孩子,我們應該給予不同的教育,其中可以包括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方式。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氣質、個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授不同的知識,最終都要達到促進孩子良好發展的目的。
六、結語
假如把我們的孩子比做腳,那么我們給孩子的教育就是鞋,我們的腳都需要鞋,合腳的鞋、舒適的鞋,一雙鞋肯定不能滿足我們的腳,不同的腳需要不同的鞋,是不是好鞋只有腳知道,我們作為愛孩子的人,應該為我們的腳提供好鞋子。電影《小人國》里的這句話“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值得我們更深層次地思考,其中蘊含的理念值得學前教育領域的教育者學習和借鑒。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愉快地行進在人生道路上,請給我們的孩子提供合“腳”的好“鞋子”。